锦州战役刚刚结束,东野司令部参谋们伏在地图上紧张地作业。刘川、聂政委、韩楚、刘亚、朱锐、肖光、谭正等人齐聚作战室。
“司令员,政委,辽东方向捷报,”肖光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我第八、第九、第十纵队已顺利攻克营口、鞍山以南最后一个敌军据点,辽东半岛之敌已全部肃清,俘虏敌军两万余人,缴获物资无数,”
“好,”聂政委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一来,东北境内,再也找不到成建制的国民党军了,”
韩楚用红笔将代表辽东半岛的最后几处蓝色标记划掉,转过身:“司令员,政委,东北全境解放,咱们当初向中央保证的三到五个月,这还没到三个月,就干净利落地拿下来了,”
刘川也露出了难得的轻松神色,他示意大家坐下,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东北是拿下来了,这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是东北三千万父老乡亲支持的结果。但是同志们,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众人都收敛了笑容,目光聚焦在刘川身上。
刘川继续说道:“中央当初给我们的任务是解决东北问题后,迅速入关作战,配合关内兄弟部队,解放全中国,现在关内各战场,兄弟部队们还在艰苦奋战,压力巨大。我们东野不能也不可能躺在东北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参谋长刘亚立刻接话:“司令员说得对,目前部队连续作战,虽然士气高昂,但也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各纵队伤亡需要补充,缴获的大量美械装备需要时间熟悉掌握,弹药物资需要重新调配,尤其是许多新战士需要教育和整合。这些问题不解决,仓促入关,会影响战斗力。”
政委主任谭正深表赞同:“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跟上,要告诉全体指战员,东北的胜利只是第一步,更光荣更艰巨的任务在关内。要防止骄傲自满情绪滋生,同时也要做好大规模机动、进入新区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群众纪律教育。”
韩楚虽然求战心切,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他点点头:“是啊,部队确实需要喘口气,好好梳理一下。尤其是那几百门新缴获的美式榴弹炮,不练熟了,到了关内碰上硬仗,那可是要吃亏的。”
炮兵司令朱锐一听提到炮兵,立刻来了精神:“司令员,政委,给我一个月,不,二十天,我保证让各炮兵团初步掌握这些美式火炮的性能和战术,形成战斗力,”
刘川认真地听着每个人的意见,片刻后,他做出了决定:“好,综合大家的意见,我命令,东野全军转入为期一个月的休整期,”
他看向刘亚:“参谋长,立刻拟定详细的休整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各纵队迅速统计战果、伤亡,上报司令部,由后勤部门统一进行兵员和装备补充,优先补足在锦州战役中伤亡较大的主力团队;第二,各部队立即开展军事训练,重点是熟悉新式武器,特别是美械火炮、坦克的操作使用和战术协同,朱锐同志负责督导;第三,政治部牵头,开展以‘解放全中国’为主题的政治教育活动,谭正同志负责;第四,后勤部门要确保物资供应,尤其是粮食和弹药,必须满足部队一个月休整和下一步作战的需要;第五,各纵队卫生部门全力救治伤员,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部队。”
“是,”刘亚迅速记录,并补充道,“还需要安排各纵队主官,总结此次东北决战,特别是锦州攻坚和大兵团机动的经验教训,形成书面报告,以便在后续作战中发扬优点,避免失误。”
“这个建议很好。”聂政委点头:“经验总结非常重要,这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宝贵财富,要组织交流学习,让所有指挥员都能从中受益。”
肖光问道:“司令员,那入关的通道和先遣侦察工作……”
刘川果断说,“这个不能停,命令靠近山海关的部队,派出精干小分队,化装侦察关内敌情,特别是傅作义部的动态。同时,工程兵部队要开始检修从沈阳到山海关的铁路和公路,确保大部队机动时畅通无阻。韩楚同志,你多关注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明白,”韩楚领命,“我亲自带人去山海关前沿看看,摸摸底。”
会议结束后,命令迅速传达到东野各部队。尽管对胜利充满喜悦,也对入关作战充满期待,但各级指战员都明白休整的重要性。东野军团开始有条不紊地转入休整状态。
在辽西的一个村庄里,李云龙的第一纵队驻地。刚刚经历恶战的战士们虽然疲惫,但精神头十足。各团正在清点人数,统计装备损耗。
“老李,这次咱们纵队伤亡可不小,特别是突击锦州城的几个主力营。”政委看着统计报表,眉头微蹙。
李云龙叹了口气:“打仗哪能没有牺牲,战士们都是好样的,告诉后勤处,优先给我们补充兵员和武器,还有,把缴获的那些美国冲锋枪,多给我们一纵拨点,那玩意近战好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