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百姓的安康生活得益于刘焉生前的治理之功。这位州牧离世后,其德政仍被军民深切缅怀。正因如此,虽继任者刘璋在民间口碑欠佳,但托庇于刘焉留下的治绩,百姓对刘氏政权尚存几分期待。
随着陈宫持续宣扬刘备仁德之风,短短两载光阴,不仅受压迫的黎民纷纷投奔,更令刘备喜出望外的是,竟有世家子弟相继来附。这些士族子弟虽暂不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益,却为刘备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然则刘备亦不免遗憾:益州所谓名士,无论文臣谋士,多有名不副实者,纵有真才实学者,亦难符其心中所求。
"兄长还在犹豫什么?速速下令才是!"张飞粗犷的嗓音透着不耐。在他眼中,这位结义大哥样样都好,唯独行事过于迟疑。
"翼德慎言!"刘备厉色制止,转而压下胸中激荡,对陈宫肃然道:"公台与子度速拟进军方略,谋定即动。"
陈宫与孟达相视而笑,拱手禀道:"主公明鉴,讨贼之策早已备妥,只待钧令。"
建安二十年初春,益州大地再度战云密布。这场酝酿已久的军事行动,终将助力刘备以益州为根基,与刘苍、曹操形成鼎足之势。
与此同时,兖州方面,曹操的军队已开始暗中调动...
【益州烽火篇】
春雷乍响,战鼓催征。
关羽统率的铁骑如洪流般自巴西涌出。两万五千步卒与八千辎重部队在其麾下严阵以待,张飞、张卫分领偏师,军师**随军参谋。近四万大军剑指西充——这座由严颜据守的江防重镇。
西充守将严颜得探马急报,立即遣飞骑向后传讯:关羽挥师渡江,益州战幕就此拉开。副将张翼、雷铜率两万守军严阵以待,江岸烽燧相继点燃,映红了早春的天空。
巴西与西充交界处横亘着一条湍急的大江,昔日连接两岸的铁索木桥已在刘璋防备刘备时被毁。如今渡江唯有凫水或乘舟二途。
关云长率部出征之际,张鲁帐下大将张卫受命协同。此人既是张鲁胞弟,又兼通武略,刘备特意亲点其随军,言辞恳切请其助阵夺取益州。
**与孟达私交甚笃。自孟达转投刘备并助其夺取汉中后,见主公帐下人才匮乏,遂决意引荐挚友**出仕。刘备闻讯喜不自胜——虽已据有汉中,然较之刘苍麾下人才济济,常自感形秽。故对孟达提议虽欣喜,仍叮嘱需以安危为重。
时值孟达投刘之事在益州掀起轩然 ** ,刘璋切齿咒骂**为叛贼,誓要诛之而后快。然孟达镇定自若,坚信挚友断不会出 ** ,纵使游说未果亦无险厄,遂执意前往。
纵观刘备待人接物之道,即便暗生嫌隙,至多逐客了事,从未有加害之举。其求贤若渴之心,较之曹操犹有过之。此等作风自微末时起,至建蜀称帝后始终如一。
反观刘璋,自刘备入主以来屡出昏招:黄泥关一役后,竟因流言召回严颜、李严二将,惹得群臣离心。**本已处境艰难,如今更是度日维艰。及至刘备坐大汉中,刘璋变本加厉的猜忌暴戾,令**彻底心灰意冷。
原属意刘苍的**,正独酌遣怀时,孟达冒险暗访。经数日恳谈,又见刘备诚心招揽之态,**终是决意改换门庭——与其在刘璋帐下终日如履薄冰,不若随故友一观玄德之治。
实际上,刘备对人才的渴求远超刘苍与曹操。原因很简单——他的势力最弱,地盘最小。当**前来投奔时,刘备激动得连鞋都顾不上穿,光着脚就冲出去相迎,这番诚意让**深受感动。
接下来数月,刘备展现出的诚意彻底打动了**。最终这位谋士决定认刘备为主。为此刘备特意举办隆重宴席,召集所有部下共同庆贺。
原本**更倾向投效刘苍,但考虑到两地距离遥远,加之天下皆知刘苍帐下人才济济。反观刘备展现的诚意令人难以拒绝,深思熟虑后终究选择留下。
西充城中,严颜神情肃穆地与部将张翼、雷铜商议军情。听闻刘备派关羽为主帅,张飞与张卫为副将,**担任军师来犯,三人面色凝重。
"末将建议半渡而击。"张翼指着地图献计。雷铜立即反对:"关羽非等闲之辈..."当提及**时,严颜语气中交织着愤恨与惋惜。
333.明暗之计
半渡之策即在敌军渡河时伏击。但雷铜提醒道:"别忘了对方军师是**。"此言令帐中骤然沉默。益州上下皆知**乃难得之才,可惜刘璋不仅不重用,反将其边缘化。如今竟转投敌营,实为心腹大患。
张翼乃益州骁将,历史上曾与姜维交锋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当时姜维虽年轻却已得赵云称赞,足见其武艺超群。张翼能与之抗衡,可见身手不凡。严颜最终打破沉默:"继续商议。"
雷铜在《三国演义》原着中虽着墨不多,但曾与黄忠、魏延多次交锋而不败,足见其武艺不凡。
湍急的河水拍打着岸石,关羽勒马立于河畔,目光掠过被烧得焦黑的木桥残骸。他侧首问道:"张卫,浮桥还需多久?"语气平静无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