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干裂的唇齿间挤出嘶哑的呼唤,喉间灼痛如烈火炙烤。
模糊视野里,一道人影端着陶碗走近。温热水流浸润唇舌的刹那,他如久旱逢甘霖般贪婪吞咽。
"主...公?"
恢复清明的目光终于辨出来人面容,他慌忙要起身行礼,却被刘苍笑着按住肩膀:"子义不必多礼。若非卿死守城门,定陶早已易主。"
"城池...还在我们手中?"
太史慈声音发颤。他清晰记得亲卫们接连倒下,自己负伤力竭时的绝望。在坠入黑暗前隐约听到的喧哗,竟是主公亲率援军及时赶到。想到此处,他不禁长舒一口气——终究没有辜负主公重托。
"子义辛苦了,此战过后定当 ** 行赏。你现今只需安心养伤。"
望着重伤初醒的太史慈,刘苍眼中流露赞许。正是这位猛将的拼死血战,才保住定陶城不失。
刘苍嘱咐几句便退出房间,让爱将静养。后续战事已与太史慈无关。
定陶攻防战结束已三日。马腾曹操见刘苍援军抵达,只得撤兵休整。两番拦截失败不仅折损兵马,更令联军士气低迷。此时不宜再战,二人唯有等待许昌援军。
联军后撤正合刘苍心意。双方都在集结兵力:马曹调集后备军力,刘苍则等待陌刀军、背嵬军及青并二州援军。连日来各方增援源源不断。
刘苍意在毕其功于一役。拥七州之地,兵精粮足,正可提前实施横扫天下之策。四家联盟来犯反成良机,他决不会重蹈曹操赤壁覆辙。
当今天下三处战场:荆州上庸,刘表正增兵抵御益州联军;江东会稽,甘宁黄忠待援后便将与周瑜决战。刘苍授意前线将领,有胜算则攻,无把握则守。
此刻刘苍专注定陶战场。曹操马腾已押上全部筹码,强征壮丁,孤注一掷。此战若胜,北方统一指日可待;即便不胜,也要重创敌军,使其再无翻身之力。
(随着大军不断增援,定陶已成兵家必争之地。
举国上下都在关注这场战事。
此战胜负将决定天下格局。若马腾曹操获胜,则可积蓄实力;若刘苍得胜,北方将尽归其手,只需再取益州与江东,天下便将一统。
军营延绵数十里,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刘苍手握霸王枪,身披战甲立于城下,遥望敌军连绵营寨。
453.良策
双方皆知此战关系重大。
援兵源源不断抵达,转眼间定陶城外已布满营垒。
"高览、张燕,对此战可有良策?"刘苍凝视着敌营问道。
张燕本姓褚,乃常山真定人士——与赵云同乡。此人武艺超群,身手敏捷,军中称其"飞燕"。原为黑山军首领,后归顺刘苍。其人性情狡黠,善于审时度势,见刘苍势大便率众来投。
高览原为袁绍部将,因遭谗言转投曹操。其人武功不凡,曾与许褚战成平手。虽在史书中着墨不多,但其武艺实属上乘。
刘苍率军驰援时,麾下良将皆已分派至各处战场,只得临时选用张燕、高览二将随行。此二人不仅武艺精湛,更通晓兵法谋略。
"主公,敌军援兵仍在不断增调,兵力已逾十万。"张燕抱拳献策,"末将以为当遣精锐骑兵穿插敌后,袭扰其补给线。"
高览亦进言:"末将观察敌营,其部分营寨依林而建。时值深秋,若施以火攻......"
刘苍闻言颔首。他早注意到敌军因人数庞大,不得不将部分营区扎在林地。夜间若伴以佯攻,再遣死士潜入 ** ,必收奇效。而张燕的袭扰之计,亦可双管齐下。
二人正待详议,忽见远方烟尘腾起——又有新的敌军正在赶来。大战随时可能爆发,留给他们的准备时间已经不多了。
夜色如墨。
一支五千余人的军队排成四列纵队,宛若蜿蜒长蛇,在校尉率领下疾行赶路。每隔百米便有数支熊熊燃烧的火把,为这漆黑行军路驱散几分黑暗。骑兵小队不时沿着队伍外围来回巡视。
"究竟还有多远?"校尉勒紧缰绳,眉宇间透着焦躁,"夜行军乃兵家大忌,必须即刻寻找合适营地。"
副官擦了擦额间冷汗:"大人息怒,都怪属下计算失误。不过前方五里处确有片开阔地带......"
"当真?"马背上的校尉俯身追问。
"千真万确。"副官连忙应声,却又欲言又止,"只是......那平原两侧皆是茂密树林......"
校尉闻言瞳孔骤缩。值此与汉王交战之际,最忌讳的便是敌军埋伏。但眼下士卒多是夜盲,若继续摸黑行军恐生哗变。
火光映照下,校尉紧握佩剑沉声道:"抵达后立即派斥候搜林。传令下去,全军加快步伐!"
这支本该在黄昏时分扎营的部队,此刻正为校尉的误判付出代价。若不是沿途火把照明,恐怕连蹒跚前行都成奢望。士兵们的抱怨声如同夜风中的落叶,窸窸窣窣地散落在行军路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