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袁绍颔首,"此三地皆为战略要冲,不容有失。至于贼首是否许衡已不重要,首要之事是确保袁熙平安归来。"
许衡接到袁家送来的信函。
对方不仅答应交出所有索要的物资,更未提出额外条件,只要求用袁熙作为交换。
运送粮草时仅会派遣千名后勤兵卒,绝无精锐部队随行。
读完回信,许衡久久不语。
连贾诩和徐庶也露出困惑之色。
“太过干脆,反倒令人起疑。”
“确实,他们竟愿意付出如此代价——粮草、黄金、丝绸珍宝,乃至古籍书卷——只为换回袁熙?”
贾诩略作思索,断言道:“袁绍所求,无非是让袁熙平安归去。”
“正是!”徐庶立即附和,上前低声道,“恐怕是要开战了。自幽州归来,袁绍仅休整一冬,军队士气未减。此次接回袁熙,便无后顾之忧。换言之,是我们彻底激怒了他。”
许衡抬眸瞥了他一眼,神情依旧散漫。
“早激怒总比晚开战好。”
徐庶眉头紧锁:“可若袁熙回去,袁绍大军压境,邺城必首当其冲。届时面对其麾下猛将精兵,我军恐损失惨重……”
“精锐又如何?”许衡嗤笑,“老子专打精锐!”
“不信去问郭奉孝,他若说怕,我立刻把袁熙原样送回,再让典韦磕头赔罪!”
典韦:“……”
徐庶一时语塞,僵在原地。
这主公……
当真强硬至极。
可话糙理不糙。
“君侯竟愿为奉孝做到如此地步?袁绍待君侯其实不薄。”徐庶由衷叹道。
他与许衡相处日久,早已习惯直言不讳,从无遮掩。
这也是他最自在之处。
许衡性情随和,不像其他主君那般听不得逆耳忠言,也不苛求下属毕恭毕敬。
在他面前,畅所欲言也无妨——只不过若说错话,挨起骂来也是毫不留情。
此刻徐庶对许衡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竟能为郭嘉做到如此地步……
看来奉孝确实跟对了明主。
"奉孝,废话少说!东西都递到你嘴边了,敢不敢吞?难道要认怂退回?!"
许衡吹胡子瞪眼的一番话,听得徐庶面红耳赤。
话已说到这份上,若再畏缩,岂不辜负了当年满腔热血?
这些年颠沛流离,师从名家研习儒学,曾经的锋芒早已被岁月磨平。
许衡这番话却如惊雷贯耳。
是啊!
当初仗剑天涯的豪情哪去了?
如今天下群雄并起,谁又能断言胜负?
凭什么要怕他袁绍?!
"吃!当然要吃!"徐庶扶剑挺胸,凛冽朔风撩起他斑白须发,眉宇间重现当年锐气,"袁家送上门的大礼,若不笑纳,岂非惹天下英雄耻笑!"
"好!"
许衡拍案而起,重重按住他双肩:"那此事就交给元直了!速去接应地点把东西押回来!"
"啊?"
徐庶突然僵住。
怎么成我的差事了?!
这不对吧?!
"末将单独前往似有不妥?"
虽说能调兵遣将,可总该派个正经大将随行吧?万一中了埋伏呢?!
许衡朝典韦使个眼色:"走走走,叫夏侯兰陪元直去。典韦,咱俩踏青去。"
"还能踏青?!"
典韦眼前一亮,心想果然没糊弄人,真能去踏青游玩,这下可算值了回票价,好歹不虚此行。
"赶紧的别磨蹭!元直,后面就交给你了!"
许衡拽着典韦风风火火离开,只剩徐庶站在原地 ** 。
好个混账......
说得人热血澎湃,闹半天是在给我挖坑。
真有你的。
我可真是......
徐庶气得直咬牙,扭头就往外走,点齐兵马准备下山。
......
许衡带着典韦他们在山间别院畅玩了三天。
随后接上诸位夫人一同返回邺城。
此时的邺城经过文坛盛会,吸引更多读书人前来。听说才子们击退袁熙,杨修更因擅礼制获得官职,还能统领五十名龙骑军。
寒门学子愈发倾慕许衡。
邺城正成为治学发展的沃土。
各方学子纷纷前来求学。
但许衡刚回城就紧急调兵。春耕后新增两万壮丁,发放军饷后编入各营。
随即向许都发出紧急军报。
随着调令下达,各部兵马开始向北部及清河方向集结。
营寨频频变换方位,以防范袁军进攻。
这般动静让文士们察觉端倪,不少人悄悄溜走。
杨修也敏锐注意到这些变化。
这 ** 正在自宅设宴,邀来一位贵客——
许都司马家的二公子,司马懿。
司马家长子司马朗在曹昂麾下当差。
三子司马孚年少成名。
唯独这位次子司马懿,
看似愚钝实则大智若愚,深藏不露。
因此杨修与他交情匪浅。
一来两人年纪相仿。
二来同属汉室旧臣世家,境遇相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