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组的行程安排紧凑,第一站是北部的平州市。那里以资源型乡镇企业为主,规模大,产值高,是省里乡镇企业发展的“门面”。三天的调研,我们走访了数家大型煤矿附属的建材厂、焦化厂,听取了市里和几个资源大县的汇报。场面宏大,数据亮眼,但空气中弥漫的硫磺味和烟囱里冒出的滚滚浓烟,也让人心头沉重。
周副秘书长在座谈会上,除了肯定成绩,更多次问及安全生产、环境治理、资源枯竭后的转型路径等问题。地方官员的回答虽然准备充分,但总让人觉得隔了一层,像是背诵标准答案,少了些直面问题的坦诚。
我负责记录,笔下流淌着官方的成绩和隐晦的担忧。看着那些被精心筛选过的企业和被反复打磨的汇报材料,我心中那个渴望触及真实的声音又开始躁动。这真的是乡镇企业的全貌吗?那些在烟尘背后挣扎的小作坊、那些在资源光环下被忽视的民生问题,又在哪里?
从平州前往下一站的路上,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行驶在崎岖的省道上。周副秘书长望着窗外掠过的、略显荒凉的山丘,突然开口问道:“下一个点是清河县吧?”
坐在副驾驶的省乡镇企业局张局长连忙回头答道:“是的,秘书长。清河县以农产品加工和轻工为主,虽然规模比不上平州,但特色比较鲜明,发展也比较……均衡。”他斟酌了一下用词。
“均衡好。”周副秘书长点了点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只看大树,看不到小草,摸不清完整的生态。清河县……我记得之前政策研究室是不是有一份关于那里的调研报告?反映农民负担的?”
我的心猛地一跳,没想到周副秘书长会突然提到这件事,而且记得如此清楚。那份报告,是我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一次理想主义的碰壁。
张局长的脸色略显尴尬,含糊地应道:“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具体情况不太清楚。”
周副秘书长没有继续追问,转而说道:“这次去清河,不要只盯着那几个报表上的明星企业。多看看普通的,甚至困难的企业。听听他们最真实的声音。调研,就是要看到硬币的两面。”
“是是是,秘书长指示得很对,我们一定安排。”张局长连连点头。
我坐在后排,默默咀嚼着周副秘书长的话。“看到硬币的两面”,这或许就是他选定清河县作为重要一站的原因。这里没有平州那样耀眼的经济数据,但可能蕴含着更普遍、更真实的问题。
傍晚时分,车队抵达清河县境。与平州宽阔的迎宾大道不同,进入清河的道路略显狭窄,但养护得不错,两旁是连绵的农田和点缀其间的村落,夕阳给田野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与平州的工业味道截然不同。
县委马书记率领县里一班人,在县界处迎接。简单寒暄后,车队直接驶往县委会议室,召开初步的情况汇报会。
会议室比平州的简朴许多,桌椅甚至有些旧损。马书记的汇报也朴实无华,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数据实事求是,既讲成绩,也不回避问题,比如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品牌效应不足,人才引进困难等。
“尤其是一些传统的竹编、草柳编等手工业作坊,”马书记提到,“是我们县的特色,吸纳了不少留守妇女和老人就业,但面临市场需求萎缩、技艺传承断档的严峻挑战。我们很想保住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也让老百姓多个增收的门路,但办法还不多,效果不太理想。”
听到这里,我心中一动。这和我之前了解的情况,以及我暗中参与修改那份文件时思考的问题,完全吻合。我看了一眼周副秘书长,他听得很专注,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汇报结束后,周副秘书长做了简短的讲话,肯定了清河县的工作,然后着重强调:“我们这次来,不是来评功摆好的,是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希望县里的同志不要有顾虑,有什么就说什么,有什么困难就讲什么困难。越是基层的真实声音,对我们省里完善政策越有价值。”
晚宴安排在县委招待所,标准严格按照规定,都是本地家常菜,气氛也比在平州时轻松许多。马书记特意走到我身边,低声说:“林同志,欢迎再次来到清河!上次你提的意见,可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我连忙谦虚道:“马书记您太客气了,我只是提了点不成熟的看法,是县里工作做得到位。”
“诶,你就别谦虚了。”马书记拍拍我的肩膀,声音压得更低,“明天安排去榆树沟乡调研,除了看几个乡镇企业,我还特意安排了点‘自选动作’,到时候还得请你多指点。”
榆树沟?李满仓所在的村子?我心里又是一动,隐约感觉到,这次清河之行,或许会比预想的更加深入,也更加……触动人心。
晚宴后,我回到招待所房间,推开窗户,初夏的夜风带着田野的清香拂面而来。远处是县城的零星灯火,近处是寂静的村庄和朦胧的田野轮廓。这里没有平州的喧嚣与烟尘,却自有一种沉静而坚韧的力量。
我拿出笔记本,回顾着白天的所见所闻。平州的“大”与清河县的“小”,平州的“显”与清河县的“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选择清河县,或许正是为了寻找那些在宏观数据背后,被忽略的微观真实,那些更贴近土地、更关乎普通民众生计的脉动。
我想起周副秘书长在车上那句“看到硬币的两面”。是的,政策的制定,不能只建立在光鲜亮丽的“门面”上,更要深入了解那些沉默的大多数、那些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清河县,就是这样一面镜子,映照出乡镇企业发展的另一面——更艰难,也更真实的一面。
明天,我们将深入榆树沟乡。那里,有我通过电话结识的农民李满仓,有马书记神秘的“自选动作”,更有我所渴望触摸的、来自大地深处的真实脉搏。
选定清河县,并非偶然。它是调研计划中的一站,更是我们主动选择走向深入、直面复杂现实的一次勇敢尝试。我期待着明天的行程,期待着在那片熟悉的土地上,发现新的故事,收获新的思考。
喜欢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官海浮沉:我的三十年仕途笔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