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的案牍房藏在关楼西侧,是间半旧的石屋,四壁立着高大的木架,从地面一直顶到房梁,上面堆满了竹简、绢帛和木牍。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棂斜斜照进来,在尘埃飞舞的光柱里,那些泛黄的字迹仿佛活了过来——商队的通关记录、粮草的出入账目、周边郡县的文书往来,密密麻麻挤在一起,像一片沉默的星图。尹喜总觉得,每一份文书都是一颗星,有的明亮清晰,有的黯淡模糊,藏着天地运行的轨迹,只等有心人去解读。
这日午后,他刚核对完关内的粮草库存,指尖还沾着淡淡的墨香,眼角余光忽然扫到木架顶层的一卷绢帛。那是西域诸国的贡品清单,用朱砂写就的标题格外醒目,其中“月氏国琉璃珠百颗”几个字被前几日的值守吏员用朱砂圈了出来,旁边小字注着“夜有流光,质如凝脂”。
尹喜搬来木梯,取下那卷绢帛,展开时,绢帛边缘的流苏轻轻扫过案头的星图,恰好落在天市垣的位置。他指尖划过“琉璃珠”三个字,指腹触到绢帛上凸起的纹路——那是用特殊的丝线绣成的,摸起来像极了星图上的星点。忽然想起《步天歌》里“天市垣,二十二星如市营,帝座一星居其中”的句子,案头那本翻得卷了边的《星经·天市垣篇》正翻开着,其中“天市垣中星明,异物来朝;星暗,诈伪滋生”的批注被他用墨笔描了三遍,墨迹深重,几乎要透纸而过。
他盯着清单上“每颗重一两二钱,径三分”的标注,眉头微微蹙起。月氏国向来以和田玉为贡,玉质温润,随形而制,从无如此严苛的规格。这琉璃珠却像用模子刻出来一般,划一得反常,倒像是刻意为之。正思忖间,案头的铜壶滴漏“嗒”地响了一声,他抬头望向窗外,日影恰好移过“未时”刻度,天市垣的星象此刻虽隐在日光里,他却仿佛能看到帝座星的位置——昨夜观测时,那颗主裁决的星子微微黯淡,似被一层薄云遮蔽,当时只当是天气缘故,此刻想来,倒像是种预兆。
“取一颗琉璃珠来。”尹喜对属吏张诚道,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张诚应声而去,片刻后捧着个锦盒回来。打开时,一道流光从盒中溢出,映得满室生辉。那琉璃珠确实美得惊人,通透如冰,内里仿佛盛着流动的彩虹,在阳光下折射出的光晕落在星图上,恰好罩住天市垣的范围。张诚忍不住赞叹:“大人您看,这品相,怕是仅此一份了。”
尹喜却没看那流光,只凝神盯着珠体内部。片刻后,他指尖轻轻点在珠子侧面:“你看这里。”
张诚凑近了细看,果然见珠体深处有极细的纹路,像蛛网般缠绕,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这是……天然形成的?”
“天然琉璃的纹路是无序的,”尹喜拿起案头的放大镜,镜片下,那些纹路愈发清晰,竟是规整的折线,“这更像用细针在内部刻画的。”他忽然想起《甘石星经》里“客星犯天市,必有诡物”的记载,又翻出《夏小正》的抄本,其中“帝座一星常光明,四围五帝坐端正”的段落被他用红笔勾出——帝座星主裁决,若它黯淡,往往预示着“伪诈之事将生”。
“拿刻刀来。”尹喜沉声道,目光落在珠体纹路最密的地方。
张诚吓了一跳,手里的锦盒差点脱手:“大人,这可是月氏国的贡品,陛下说不定还要过目,若是弄坏了……”
“天市垣的星象不会错。”尹喜按住珠子,指尖稳住,“你看这贯索星的位置。”他指向案头星图,天市垣的贯索星(主刑狱)此刻虽被日光掩盖,但昨夜观测时,它闪烁不定,像被风吹动的烛火,《甘石星经》言“贯索星摇,必有奸猾藏形”,此刻再看这琉璃珠,哪还有半分“贡品”的纯粹?
刀刃贴着纹路最密的地方轻轻落下,力度很轻,却带着决绝。只听“咔”的一声轻响,琉璃珠应声裂成两半,没有想象中的粉碎,反而像被精心设计过一般,断面平整。紧接着,一小卷比指甲还小的绢帛从裂口处滚出,展开来,上面是用西域文字写就的符号,弯弯曲曲,像缠绕的蛇。
“快请译吏。”尹喜将绢帛放在案上,墨笔在清单上重重批下“伪贡,藏奸”四字,笔尖几乎要戳破绢帛。
译吏赶来后,脸色越来越凝重,翻译出的内容让张诚倒吸一口凉气——竟是月氏国联合西域小国刺探函谷关布防的密信,详细标注了关隘的巡逻时间和换岗规律。“果然。”尹喜将绢帛拍在案上,声音里带着一丝冷意,“《甘石星经》说‘天市星乱,贡物有诈’,之前见贯索星闪烁不定,就该警觉了。”他让张诚将剩余的琉璃珠全部取来,逐一剖开,竟有三成藏着类似的密信,“这些珠子看着光鲜,实则是裹着糖衣的毒箭,若只当贡品收了,用不了多久,函谷关的防御图就要传遍西域了。”
此事过后,尹喜在案牍房添了一张更大的案几,一半铺着文书,一半摊着星图,日夜对照。半月后,燕国送来的马政文书堆了半尺高,其中一份《燕地牧马册》用黄麻纸装订,字迹工整,连涂改的痕迹都没有。尹喜逐页翻看,目光在“逐月马疫记录”一栏停住——上面写着“三月无疫,马匹康健”,墨迹均匀,显然是精心誊写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