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就会率领四万水军趁势渡江,一举歼灭我们的五万大军,夺取夏口!"
"这就是周瑜的全盘计划!"
诸葛亮听完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黄盖诈降与周瑜火攻之间的关联。
"这般环环相扣、天衣无缝的计策,当真是精妙绝伦!"
"周瑜能想出如此奇谋,确实非同小可。"
"但这等完美计策仍被师父识破,师父真乃神人..."
诸葛亮心中感慨万千,看向秦牧的眼神更加崇敬。
听完秦牧的详细分析,老刘也不禁后背发凉,惊出一身冷汗。
"如此缜密的计谋,若非军师点破,谁人能识?"
"要是让周瑜得逞,我和这几万将士岂不是要被烧得灰飞烟灭?"
刘备心有余悸地说道。
秦牧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既然已经看穿周瑜的布局,接下来就简单了,我们只需将计就计..."
他把应对之策一一道来。
"好一个将计就计!"
"就按子璟的计策行事,等着周瑜带着四万江东军来自投罗网!"
......
南岸,江东军营。
某处军帐内。
军医正在为黄盖更换伤药。
哪怕是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挨上这四十军棍也得半死不活,更别说黄盖这样的老将了。
鞭痕纵横的脊背早已皮肉翻卷,鲜血淋漓,看得人心里发毛。
帐幕轻晃。
周瑜领着朱治、鲁肃迈入军帐。
医官见主帅亲临,慌慌张张就要行礼。
周瑜摆摆手制止他出声,眼神示意其退下,亲自取过金疮药要为黄盖敷治。
医官会意退避。
白衣都督单膝跪在榻前,指尖捻着药粉轻轻洒在狰狞伤口上,连呼吸都放得极轻。
待包扎完毕,周瑜才长长舒了口气。
始终咬紧牙关的黄盖也泄了力道,整个人瘫在床褥间。
等他颤巍巍转过头,赫然发现方才为自己疗伤的竟是周瑜。
"都督?怎敢劳您..."
老将军浑浊的眼底满是错愕。
周瑜拭去指尖残药浅笑:"老将军为伯符大业伤筋动骨,周某略尽绵力也是应当。"
黄盖喉头微动想撑起身子,被周瑜温凉的手掌按回榻上。
"区区皮肉伤算甚!当年追随文台公血战沙场,末将什么刀伤箭疮没尝过!"
老将军虽面色惨白却笑得豪迈。
周瑜正色拱手:"江东虎臣当以公覆为最。此役若胜,老将军当居首功。"
"待伯符开疆拓土之日,今日苦肉之计必成千古佳话。"
这番话说得黄盖伤口都不觉疼痛,沙哑笑声震得帐幔微颤。
"什么功劳不功劳!只要能助伯符拿下荆州,莫说四十军棍,便是要老夫项上头颅也尽管拿去!"
老将军笑声未落,帐外忽传急报——
黄盖见朱治竟在此处,诧异地问道:
"君理,你本该去北岸假降,为何会在这里?"
朱治微微一笑,拱手答道:
"老将军,都督的苦肉计精妙绝伦,刘备已经完全中计。"
"就连那个号称料事如神的秦牧,也没能看破都督的计策。"
"他们君臣二人,对老将军的诈降深信不疑。"
听闻此讯,黄盖喜不自胜,忍着伤痛撑起身子。
"公瑾公瑾,伯符果然有眼光,你真是当世张良!"
"伯符得你辅佐,实乃天意,何愁大业不成!"
黄盖激动万分,对周瑜赞不绝口。
这位孙家老将,此刻对周瑜已是心悦诚服。
周瑜笑而不答,眼中闪过一丝自得。
鲁肃却忍不住问道:
"秦牧向来算无遗策,他真的毫无怀疑吗?"
"子敬的顾虑不无道理。"
"秦牧有个叫诸葛亮的 ** ,当时确实提出质疑,怀疑老将军诈降之事。"
"诸葛亮的疑问,想必也是秦牧的意思。"
"幸好都督早有所料,预先设下苦肉计。"
"我便让他们派细作来南岸查证,看老将军是否真的被当众责罚。"
"此言一出,诸葛亮便哑口无言,疑虑全消。"
"秦牧全程未发一言,想必也被都督的计策所骗。"
朱治详细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黄盖这才放下心来,对周瑜的深谋远虑又是一番赞叹。
周瑜忽然问道:
"诸葛亮?秦牧的 ** ?此人是何来历?"
“禀都督,那诸葛亮年方十五,尚是稚子。”
“探知此人出身乡野,家世较之秦牧更为寒微,乃襄阳郊外耕读之子。”
“然秦牧破例纳此子为徒,其间缘由令人费解。”
“更听闻前番草船诈箭之计,实为此少年谋划。”
朱治将所获情报逐一陈明。
闻知诸葛亮不过田舍儿郎,周瑜起初面露轻蔑。
待听闻草船借箭竟是此子手笔,顿时面色铁青。
“如此诡计,非秦牧所谋,竟出自其徒?”
“此子年未弱冠,且出身寒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