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小时。
这个数字如同冰冷的倒计时沙漏,悬在第七区每一个知晓“归乡”计划核心秘密的人心头。时间,在“秩序纪元”那恒定不变的节奏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重量。每一秒的流逝,都既是“方舟”向着未知命运迈出的一步,也是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向脖颈逼近的一寸。
壁垒最外层的“褶皱区”,那片因规则混乱而常年闪烁着诡异极光的死亡地带,此刻却成为了第七区最繁忙、也最隐秘的所在。在守夜人力量无形中“优化”出的、近乎完美的工程效率和资源调配下,“方舟”的建造以超越想象的速度推进。巨大的舰体骨架在扭曲的空间背景中无声地延伸,如同生长在虚空中的金属丛林。超空间引擎的核心矩阵散发着幽蓝色的弧光,其内部进行的能量谐振测试,已经引发了数次微小的、局部时空的“褶皱”现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但涟漪迅速被“褶皱区”本身的混乱所吞噬,未曾引起外界的警觉——至少,表面如此。
代号“暗影”的副官,如同真正的幽灵,穿梭于建造基地的阴影之中。他的任务不再是简单的监督,而是确保整个工程在守夜人那无所不在的“注视”下,维持着一种精妙的“平衡”。既要利用守夜人力量带来的便利,又要将真正的意图隐藏在日常的维护和测试报告之下。这如同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任何一丝多余的紧张、一个异常的能量峰值,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他手下的“暗影”卫队成员,个个如同被剥离了情感的机器,以绝对的冷静执行着每一项指令,他们的眼神与守夜人统治下的普通居民愈发相似,只是多了一层冰冷的决绝。
铁星指挥官坐镇中央指挥塔,独眼如同最精密的雷达,扫过面前数十个分屏上的数据流。一部分是第七区“正常”运行的各项指标,平稳得令人心悸;另一部分,则是经过层层伪装、隐藏在正常数据洪流下的“归乡”计划实时进度。他看到“方舟”的规则稳定护盾完成度突破80%,看到暗物质共鸣器的校准进入最后阶段,也看到资源调配记录中,那些看似合理、却总让他隐隐不安的“微调”。
那个匿名账户的权限,像一根刺,扎在他的心头。他动用了最高权限的秘密调查,结果却如同石沉大海,所有痕迹都被一种更高级别的力量抹得干干净净。这绝非岩罡残余势力所能做到。唯一的解释,守夜人并非一无所知,他只是……默许?或者,这一切本就在他的计划之内?铁星感觉自己仿佛在下一盘棋,而对手早已看穿了所有步骤,甚至可能连他自以为隐秘的落子,都是对方引导的结果。这种无力感,比直面千军万马更令人窒息。
唯一的变数,依然在医疗中心。
苏婉所在的特殊监护室,如今已成为第七区规则最密集、也最不稳定的区域。在铁星的默许和暗影的暗中配合下,极少量模拟“摇篮”残骸规则环境的能量涟漪,被小心翼翼地引导至苏婉周围。效果是显着且令人不安的。
当那蕴含毁灭与混沌气息的规则波纹触及苏婉时,她深度昏迷的身体会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冰蓝色的极寒秩序之力不受控制地爆发,将整个医疗舱瞬间化为绝对零度的寒冰地狱。而几乎同时,小树眉心的生命绿光会以前所未有的强度绽放,柔和的生机之力如同温暖的阳光,试图融化坚冰,抚平苏婉意识深处的剧烈动荡。
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在“摇篮”规则的刺激下,并非简单对抗,而是产生了一种奇异的、超越理解的“共鸣”。这种共鸣形成的复合能量场,对“方舟”核心的规则稳定护盾,展现出了惊人的“亲和性”与“强化效应”。最新一次测试数据显示,护盾的规则抗性提升了4.1%,能量耗散率降低了5.7%。这微小的百分比,在极端宇宙环境下,可能就是生与死的天堑。
但代价同样巨大。每一次共鸣测试后,苏婉的脑波活动都会陷入更深的混乱,代表陈诺人性意识的波动愈发微弱,仿佛风中残烛。而小树,虽然生命能量似乎更加凝练,但那孩子眼中属于孩童的天真烂漫正在迅速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神性的、洞悉规则的平静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悲伤。他们正在被“工具化”,正在为这场疯狂的远征支付着灵魂的代价。
铁星每次看到相关的报告,心都如同被冰冷的钳子攥紧。他是在拯救文明,还是在亲手献祭最后的希望与人性?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第六十个小时。
“指挥官,”暗影的加密通讯再次接入,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微微加快,“‘方舟’首次短途规则跃迁引擎点火测试,准备就绪。测试区域:褶皱区内部,跳跃距离:0.003光秒。风险评估:可控。但……点火瞬间产生的规则扰动,有可能突破褶皱区的天然屏蔽。”
“执行。”铁星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