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刚过,田埂上的稻茬还留着金黄的印记。大家到乡校上学已经半个月,陌生的教室渐渐变得熟悉,李新男老师的黑框眼镜,李文的橡皮,李水玉的麻花辫,叶碧芬的野菊花书包,都成了每天看得见的风景。这天上午第一节是语文课,李老师说要教新的生字词,教室里早早飘着淡淡的纸墨香,混着窗外飘来的新谷气息,让人心里敞亮。
上课铃还没响,同学们就把课本摊在桌上。课本第18页印着今天要学的生字,"稻穗粒勤劳",每个字旁边都配着插图,"稻"字旁边画着沉甸甸的稻穗,"粒"字旁边是饱满的谷粒,看得叶不凡格外亲切。
叶碧芬凑过来看叶不凡的课本,她的书皮上绣的谷穗被磨得有点褪色,却依然歪歪扭扭地笑着。"不凡哥,这些字都跟谷子有关呢。"她用铅笔尖指着"穗"字,"你看这字,上面像稻穗,下面像土地,跟李老师上次教的'谷'字一样。"左边的李燕青也点点头,她的课本上写满了小批注,在"勤"字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大概是说勤劳要像太阳一样早升起。
后面的叶木生正挠着头认"劳"字,他把"劳"字写成了"劳",多了一撇,李什在旁边笑他:"你这'劳'字带了把'刀',是要割稻子吗?"木生哥脸一红,赶紧用橡皮擦掉,橡皮屑落在课本上,像撒了把碎谷糠。右边的李启梅正用手指在桌面上比划"粒"字的笔画,她的手指细细的,划过桌面时留下淡淡的白痕,李启胜则在草稿纸上画稻穗,穗子画得像扫帚,逗得启梅姐偷偷笑。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是挂在杨树上的铁铃铛,被校工一拽,清脆的声响漫过操场,钻进教室的每个角落。李新男老师拿着粉笔走进来,他今天换了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袖口卷着,露出结实的手腕。"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和'稻'有关的生字词,这些字都藏在我们的生活里,就像谷粒藏在稻穗里。"他把课本往讲台上一放,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大大的"稻"字,"大家看这个字,左边是'禾',代表庄稼;右边是'舀',像用手从稻穗里舀谷粒,多形象。"
大家跟着念:"稻——水稻的稻。"叶不凡的声音有点小,因为紧张,舌头像打了结。李老师听见了,笑着说:"别怕,大声念,就像在晒谷场喊'分谷啦'一样响亮。"同学们都笑起来,叶不凡也放松了些,再念时声音大了不少,像谷粒落进空筐时的"咚咚"声。
李老师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大家认。教"穗"字时,他指着窗外的白杨树枝:"你们看树枝上的叶子,一串一串的,就像稻穗;'穗'字右边是'惠',意思是稻穗会给我们带来实惠,带来粮食。"教"粒"字时,他从口袋里掏出一粒饱满的稻谷,举起来让大家看:"这就是谷粒,'粒'字左边是'米',右边是'立',意思是谷粒立在稻穗上,站得稳稳的。"那粒稻谷在阳光下闪着光,像颗小小的金珠子,叶不凡想起分谷时谷粒"哗哗"流进麻袋的样子,一下子就记住了"粒"字。
教到"勤"和"劳"字时,李老师特意放慢了语速:"'勤'字左边是'堇',代表辛苦;右边是'力',意思是辛苦出力就是勤。'劳'字上面是'草',下面是'力',古时候人们在田里出力除草就是劳。咱们庄稼人的孩子都知道,种稻要勤,收稻要劳,读书也一样,要勤勤恳恳,才能有收获,就像你们村分谷,工分是靠勤劳挣来的。"
叶不凡听得格外认真,爷爷说他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就是"勤";奶奶喂猪、晒谷,手上磨出茧子,就是"劳"。工分手册上的每一笔工分,都是爷爷奶奶"勤"和"劳"的印记,课本上的"勤劳"二字,突然变得沉甸甸的,像晒谷场里装满谷粒的麻袋。
认完生字,李老师让大家齐读生字词。"预备——读!"他一声令下,教室里立刻响起朗朗的读书声,像风吹过稻田时的"沙沙"声。"稻——水稻;穗——稻穗;粒——谷粒;勤——勤劳;劳——劳动……"同学们的声音有高有低,叶月英的声音清亮,像小溪流水;李文的声音稳重,像爷爷抽旱烟时的"吧嗒"声;叶碧芬的声音脆生生的,像谷粒落在石板上。
轮到叶不凡时,不知怎么突然紧张起来,刚才记熟的字像受惊的麻雀,一下子飞走了。"稻……稻……"叶不凡张了张嘴,"稻"字卡在喉咙里,脸憋得通红,像熟透的稻穗。周围的读书声渐渐停了,大家都看向叶不凡,李什忍不住"噗嗤"笑了一声,被李老师瞪了一眼,赶紧捂住嘴。
"别怕,不凡,慢慢想。"李老师走到叶不凡身边,声音轻轻的,"想想你们村的稻田,金灿灿的,那是什么?"叶不凡脑子里闪过田埂上沉甸甸的稻穗,终于脱口而出:"稻——水稻!对!"李老师鼓励地看着叶不凡,"再读'穗'字,想想分谷时的谷穗,多饱满。穗——稻穗!"叶不凡接着读下去,虽然比别人慢了半拍,声音也有些抖,但总算把所有字词都读了出来。等叶不凡读完最后一个"劳动"时,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叶不凡低着头,不敢看大家,耳朵热得像被太阳晒透的谷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