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退狼群后,李寻更加谨慎。他意识到,即使在这看似远离战乱的深山中,危险也无处不在。他调整了前进策略,白天赶路时更加注意掩盖自己的气味和踪迹,尽量选择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路线,避免在山径附近长时间停留。夜晚宿营时,必定选择易守难攻的地点,将篝火生得更大,并在周围设置一些简单的预警机关,如用藤蔓绊上悬挂空罐头的简易铃铛。
体内的那丝气感经过狼群之战的激发和后续的持续锻炼,似乎变得壮大了一丝,运转起来也更为顺畅。他现在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在行走中维持特定的呼吸节奏,让气息随着步伐自然流转,不仅不觉得费力,反而成为一种恢复体力的方式。他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也越发敏锐,能提前发现远处的鸟群惊飞或小兽异动,从而避开可能的危险区域。
食物来源依旧是个挑战,但他辨认可食用植物的能力大大提高,甚至还尝试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陷阱捕捉小型动物,虽然成功率不高,但偶尔的收获总能带来惊喜。药葫芦里最后一点草末被他慎之又慎地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这一日,他奋力攀上一座高耸的山脊。当拨开挡在眼前的浓密枝叶,极目远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呼吸一滞。
真正的秦岭主脉,如同一条沉睡的青色巨龙,横亘在天际线上。山势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一眼望不到尽头。山峰高处,已有皑皑白雪覆盖,在阳光下闪耀着圣洁的光芒。山腰以下,则是无尽的墨绿色林海,云雾在山间缭绕流淌,时而露出陡峭的岩壁,时而掩住深邃的峡谷。气象万千,雄浑壮阔,蕴含着无穷的奥秘与生机。
与之前跋涉的丘陵地带相比,这里才是真正的群山之祖,万象森罗。站在这里,个人显得如此渺小,连日来的艰辛、乱世的纷扰,似乎都被这宏大的自然景观涤荡去了几分。
“就在那里面吗?”李寻望着那云雾深处,心中涌起强烈的预感。老道所说的“缘法”,他所寻找的“道”,或许就隐藏在这片神秘的山脉之中。
下山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小拨同样在山中艰难跋涉的难民。大约七八个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眼神中却比官道上的难民多了几分警惕和坚韧。他们似乎是一个家族或同村的人结伴而行。
双方相遇时都十分紧张,各自握紧了手中的木棍、柴刀。李寻主动示好,表示自己没有恶意,并拿出了一些沿途采集的多余野果分享。难民们见他只是个半大少年,态度诚恳,这才稍稍放松。
从他们的口中,李寻证实了自己的猜测。这些人也是为躲避战乱和胡人,准备深入秦岭寻找安身之所。他们提到,山中确实有一些前人开辟的,或是天然形成的隐秘谷地,据说有早年间避祸的遗民聚居,被称为“隐谷”或“桃源”。但具体位置极其隐秘,道路险峻,且谷中之人往往排外,非有缘者难以寻到,即便找到也未必会被接纳。
“听说那些隐谷里,有懂武功的高人,有会治病的神医,还有会看风水地势的先生……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一个年纪较大的难民感叹道,“可惜,那都是传说咯,咱们能不能找到一块能种点粮食、喝上干净水的地方就谢天谢地了。”
这番话让李寻心中一动。武功、医术、风水……这些词汇与他手中的经书、老道的遗言隐隐对应。难道老道就是来自某个这样的隐谷?他赠予经书,是否就是为了指引自己前往?
希望如同山间的云雾,虽然缥缈,却真实可感。与这些难民的短暂交流,也让李寻感受到一丝同类的温暖。他们交换了有限的信息,互相祝福之后,便各自继续赶路,消失在密林之中。
李寻望向秦岭主峰的方向,目光更加坚定。无论前路如何艰险,隐谷是否真的存在,他都必须去追寻。这不仅是为了活下去,更是为了解开经书的奥秘,找到老道所说的“道”,获得能够在这乱世中立足,甚至改变些什么的力量。
喜欢凡人寻道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凡人寻道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