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隐谷安定下来后,李寻的生活逐渐规律。白天在赵铁匠铺子里帮忙,下午完成杂役后,他会有一段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他最常去的地方,便是孙婆婆那间弥漫着浓浓药香的小院。
孙婆婆的院子比别家都要热闹些。一边是整齐的菜畦,种着些日常蔬菜;另一边则是精心打理的药圃,里面生长着形态各异的草药,有些李寻认得,如薄荷、艾草,但更多的是他从未见过的奇异植物,有的开着娇艳的花,有的长着奇怪的叶子,散发着独特的香气。
李寻第一次走进药圃时,便被深深吸引。他看着孙婆婆熟练地给草药浇水、施肥、捉虫,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在照料自己的孩子。
“婆婆,这些……都是药吗?”李寻好奇地问。
孙婆婆抬起头,看到是李寻,脸上露出笑意:“是啊,这些都是宝贝。别看它们长得不起眼,关键时刻能救命呢。”她指着一株叶片呈锯齿状的植物说,“这是车前草,清热利尿;那边开着紫花的是黄芩,泻火解毒……”她如数家珍般向李寻介绍着。
李寻听得入神,他想起自己逃难时,依靠那点可怜的草药知识辨认野菜果腹,也曾用嚼碎的草叶给伤口止血,深知草药的重要性。他恳切地说:“婆婆,我能跟您学认草药吗?以后上山砍柴打猎,万一受伤,也好自己处理。”
孙婆婆打量着他,见他眼神清澈,态度诚恳,便点了点头:“想学是好事。医道也是大道,济世救人,功德无量。不过,学医首要耐心细心,不可毛躁,更不可挟技自傲,你能做到吗?”
“能!”李寻郑重答应。
从此,李寻便成了孙婆婆药圃的常客。孙婆婆先从最常见的草药教起,不仅教他辨认外形,还详细讲解其药性:寒热温凉,归经功效,采摘时节,炮制方法,甚至相生相克的配伍禁忌。她讲得深入浅出,常常结合具体的病例,让李寻理解起来更容易。
李寻展现出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他不仅很快记住了几十种草药的名称和功效,还能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他会问:“婆婆,既然薄荷性凉,可以清热,那风寒感冒是不是就不能用了?”孙婆婆便会欣慰地解释表证与里证的区别,以及如何辨证用药。
除了理论学习,孙婆婆还让李寻动手实践。教他如何用小小的药戥子称量药材,如何掌握火候煎药,如何制作简单的膏药和药散。李寻学得极其认真,每一个步骤都力求精准。
一天下午,李寻在帮孙婆婆整理晒干的药材时,忽然想起一件事。他掏出那个一直随身携带、如今已空空如也的小药葫芦,双手递给孙婆婆:“婆婆,这就是当初那位老道长给我的药葫芦,里面的药未救过我的命。您见识广博,能看出这是什么药吗?我一直想知道。”
孙婆婆接过药葫芦,拔开塞子,仔细嗅了嗅残留的极淡气味,又用手指沾了一点瓶壁上几乎看不见的粉末,放在舌尖尝了尝。她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起来,眼中闪过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这是‘五行蕴灵散’的方子!”孙婆婆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虽然炼制得极为粗糙,火候差得远,但君臣佐使的配伍,尤其是几味主药……决然不会错!”
“五行蕴灵散?”李寻疑惑地问,“很珍贵吗?”
“何止珍贵!”孙婆婆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此方传说源自上古,能固本培元,激发人体潜能,对修炼内家功夫有莫大裨益,甚至能吊住将死之人的一口气!但其配制极其复杂,对药材年份和炼制手法要求极高,早已失传已久!我只在师门流传的残卷中见过只言片语的记载……那位赠药给你的道长,绝非常人!”
她紧紧盯着李寻,目光灼灼:“孩子,你再仔细想想,那位道长还说过什么?他长什么模样?身上可有什么特别的标记或物品?”
李寻被孙婆婆的反应吓了一跳,努力回忆道:“当时天快黑了,我又病得厉害,看得不真切。只记得老道长须发皆白,脸上皱纹很深,眼神……很亮。他说话很困难,只说了‘道经’、‘活下去’、‘寻’这几个字。别的……就没有了。”他没有提及经书细节。
“寻……”孙婆婆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良久,她叹了口气,将药葫芦还给李寻,神色复杂地看着他,“孩子,你遇到的,恐怕是一位世外高人。这药散,或许是他毕生心血所凝,竟赠予了你……这份缘法,福祸难料。你定要珍惜性命,莫要辜负了这份馈赠。”
孙婆婆的话像一块石头投入李寻心湖,激起层层波澜。老道的身份变得更加神秘,而自己与这隐谷,与那半部经书,似乎有着更深层次的联系。他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到来,或许并非偶然。
这次请教,不仅开启了李寻的医道之门,更揭开了一角关于过去与未来的迷雾。他知道,孙婆婆没有说出的东西,可能远比说出来的更多。而答案,需要他自己去追寻。
喜欢凡人寻道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凡人寻道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