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山河俩人下榻的是下南门带最高最大的常德大酒店的顶层。站在窗前放眼望去,下南门一带灯火渐次亮起,沅江的水波映照着岸上的光影,整座城市仿佛被镀上一层温柔的暖色。
这里是常德最古老的码头,曾是商贾云集、舟楫往来的繁华之地,而到了千禧年之交,它已悄然蜕变成一座融合历史与现代的文化地标。
远望诗墙公园的夜晚,水中倒映着岸上的灯光,在一片灯火朦胧中显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公园的露天舞厅里的歌声隐隐传来:
……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人值得等待
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
是否还有勇气去爱
……
散步的人们沿着江岸缓行,时而驻足细读墙上的诗句,时而远眺江面,看渔火点点。诗墙的几大篇章——《百代沧桑》《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在夜色中更显厚重,仿佛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脉络。公园里偶尔传来二胡或笛子的悠扬曲调,那是附近的民间艺人在即兴演奏,为夜色增添了几分古韵。
而下南门这个曾经本地最热闹的水运码头,千百年间,商船、客船、渔舟在此停泊,货物与故事在此流转。到了现在,虽然航运功能已逐渐淡化,但这里依然保有着繁华余韵仍是城市的核心商圈之一。
春申阁是下南门的标志性建筑,这座仿古楼阁为纪念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而建,飞檐翘角,在夜色中轮廓分明。
沈山河白天曾从他的大门下走过,还仔细品味过门楼上的对联:“珠履三千,要使英雄皆入彀;虎贲百万,不教嬴氏独称王”。阁前的广场上,常有老人摇着蒲扇纳凉,孩童追逐嬉戏,小贩推着三轮车叫卖冰棍、凉粉,空气中弥漫着糖油粑粑的甜香。
不远处的麻阳街一带,老式砖木结构的店铺仍保留着旧时风貌,昏黄的灯光从木窗格中透出,照在青石板上,仿佛时光在此停滞。偶尔还能看到挑着担子的货郎,吆喝着“卖豆腐脑咯”,声音在街巷间回荡。
诗墙公园往西,便是人民路,常德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此时这里已是霓虹闪烁,店铺林立,服装店、音像店、小吃摊挤挤挨挨,热闹非凡。步行街上,年轻人三三两两,有的在街边摊挑选磁带,有的在冷饮店前排队买冰镇绿豆沙。
夜市里,麻辣肉、酱板鸭、牛肉粉的香气交织,摊主们熟练地翻炒着铁锅,火光映红他们的脸庞。街角的老茶馆里,几个老茶客围坐一桌,一边喝茶一边听收音机里的常德丝弦,悠扬的曲调与街市的喧嚣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这里既有千年码头的沧桑,又有现代城市的活力。诗墙公园的灯光映照着沅江,下南门的街巷里飘荡着市井烟火,人民路的霓虹点亮了年轻人的梦想。这里既是历史的沉淀,也是新生活的起点。
“你在看什么?”
身后传来陶丽娜的声音,她简单的裹着酒店的浴巾就出来了,走到沈山河身边依偎在他身上,一起欣赏窗外的夜景。
……
“老公,你喜欢乡村还是城市?”
陶丽娜突然问道。语气中似乎有“我和你妈同时掉河里你先救谁”的味道。
“无论乡村还是城市,有你在的地方,我就喜欢。”
这种陷阱岂能坑到沈山河,轻轻松松他就给填了。
这话陶丽娜很是受用,给了沈山河一个长长的吻,却在他欲做进一步的动作时咯咯娇笑着躲开了。然后指着远处灯火通明的步行街道:
“咱们去好好体验一下这里的夜市吧。”
“好吧,正好顺便给你把金银首饰买了。”
华灯已上,步行街正是热闹非凡之时。街口卖糖炒栗子的铁锅"哗啦哗啦"翻动着,焦糖的甜香裹着吆喝声在人群中飘荡;冰糖葫芦的草靶子上,红艳艳的山楂裹着晶亮的糖衣,在灯光下泛着诱人的光泽。
小贩此起彼伏的招呼声、顾客讨价还价的嚷嚷声、商铺播放的喜庆音乐声,全都搅在一起,把整条街煮得沸腾。
街道两旁的霓虹灯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芒,将俩人的身影拉得时长时短、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有时重叠、有时交叉、有时分散,仿佛一群嬉戏打闹的小孩。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诱人的香气,烤串的烟气在微风中飘散,与远处飘来的甜品香味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咽口水。
陶丽娜被一家糖画摊吸引住了,她睁大眼睛,看着师傅熟练地将糖浆在玉石板上勾勒出各种图案,有灵动的小兔子、威武的老虎,还有栩栩如生的蝴蝶。沈山河站在一旁,静静的看着妻子专注的神情,眼中满是宠溺。他轻声问道:
“喜欢哪个?”
陶丽娜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雀跃的光芒:
“那个蝴蝶好漂亮,我要那个。”
沈山河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了一个蝴蝶糖画,递到她手中:
“给你,小心烫。”
陶丽娜接过糖画,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小心翼翼地舔了一口,甜蜜的味道在舌尖化开,也映照在她幸福的眼眸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