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推行税制
刘铮辖地的运城,刚被赵正接管半个月,苏琬琬就带着吏员,挨家挨户地送新税制的文书。文书上写着:“废除李茂、刘铮时期的苛捐杂税,实行十税一的新税制;鼓励垦荒,垦荒的土地归百姓所有,三年内不征税;商人关税维持十税三,不额外加征。”
可百姓们却不敢接文书,有的躲在屋里不敢出来,有的则对着吏员摆手:“之前李茂和刘铮也说减税,结果税越收越多,我们不敢信了。”
苏琬琬无奈,只好在运城的广场上设了个宣讲台,亲自给百姓们讲解新税制。她穿着一身青布长衫,手里拿着文书,声音清亮地说:“乡亲们,我是范阳来的苏琬琬,负责咱们运城的税制。咱们的新税制,是赵大人亲自定的,十税一,就是你们收十石粮,只交一石,比之前李茂的十税五少了四成。而且垦荒的土地三年内不征税,你们要是有闲置的地,尽管去种,种出来的粮都是你们自己的。”
百姓们还是半信半疑,有个老农站出来,皱着眉道:“苏大人,不是我们不信你,只是之前的官都骗我们,我们怕了。你要是真减税,能不能先让我们种一季地,等收了粮再交税?”
苏琬琬点头:“可以!咱们就这么定,今年秋收后再交税,要是你们觉得税重,或者有官私收税,你们尽管来报,我定给你们做主!”
百姓们这才松了口气,纷纷上前领文书。有个年轻的后生领了文书,笑着道:“我家有三亩荒地,要是真能垦荒不征税,我明天就去开荒,争取今年多种些粮!”
苏琬琬看着百姓们的笑脸,心里松了口气。她又让人把新税制的文书贴在运城的各个角落,还派吏员每天在广场上宣讲,确保每个百姓都知道新税制的好处。
刚处理完运城的税制,苏琬琬又接到赵正的命令,去刘铮辖地的其他州县推行新税制。她带着吏员,马不停蹄地赶往各州府,每到一个地方,都先设宣讲台,跟百姓们讲道理、立承诺,再慢慢推行新税制。
在忻州,苏琬琬遇到了麻烦 —— 当地的豪强王大户,不仅不肯领新税制的文书,还煽动百姓说 “赵政的税是假的,等他站稳脚跟,税会更重”,百姓们又开始犹豫起来。
苏琬琬找到王大户的府邸,王大户正坐在客厅里喝茶,见她来,态度傲慢地说:“苏大人,我家有百亩地,还有十几家商铺,要是按十税一,我每年要交不少税,我不领文书,也不会交税!”
苏琬琬冷笑道:“王大户,你家的地,有一半是强占百姓的,商铺也一直不交税,之前李茂和刘铮收你的好处,不管你,现在赵大人接管了这里,你要是再不交粮交税,我就派人查你的地契和商铺账册,把强占的地还给百姓,把欠的税都补上!”
王大户脸色一变,他没想到苏琬琬这么清楚他的底细。他强撑着道:“你别吓唬我,我跟其他豪强都商量好了,都不领文书,你能奈我何?”
“那就试试看。” 苏琬琬转身就走,让人去查王大户的地契和账册,又去其他豪强家里,跟他们讲道理、说利害。豪强们见苏琬琬动真格的,又怕她把他们的丑事抖出来,只好乖乖领了文书,还主动补交了之前欠的税。
百姓们见豪强都领了文书,也纷纷上前领文书,忻州的新税制很快就推行开了。有个被王大户强占土地的老农,领回土地后,拉着苏琬琬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苏大人,多谢您!我终于能种回我家的地了!”
苏琬琬笑着道:“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好好种地,今年秋收后,要是税重,就来报。”
老农点头,又去地里查看,准备春耕。
苏琬琬的税制推行得很顺利,赵正收到消息后,很是满意。他让人给苏琬琬送了封信,表扬她做得好,还说 “等税制在刘铮旧地全面推行,就给她记功,让她回范阳休息一段时间”。
柳萱的医疗营也在刘铮旧地铺开了。她带着医女,在各州府设医棚,免费给百姓诊治,还教百姓们识别草药、预防疾病。在运城,有个村子得了瘟疫,柳萱带着医女连夜赶去,日夜不休地给百姓治病,还教村民们用石灰消毒、隔离病人,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
百姓们都称柳萱为 “活菩萨”,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青菜,有的送来了晒干的草药,还有的给医女们缝了新衣裳。柳萱把百姓们送的东西都分给医女和牙军,笑着道:“这是百姓们的心意,咱们得收下,也得好好为百姓做事,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赵江月的信也经常送到苏琬琬和柳萱手里。给苏琬琬的信里,他会问 “税制推行得怎么样了,百姓们有没有意见”,还会跟苏琬琬分享他查粮账的心得;给柳萱的信里,他会问 “医棚里忙不忙,有没有难治的病”,还会画些草药的小画,教柳萱识别范阳的草药。
苏琬琬和柳萱都会认真回信,跟赵江月分享推行税制和治病的趣事,还会表扬他 “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能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