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率百名丐帮精锐奇袭蒙古先锋,焚粮伤将、全身而退的捷报,如同在滚油中泼入冷水,让整个陆家庄乃至大胜关都彻底沸腾起来!昔日那个在众人眼中或许还带着几分“故人之子”标签的少年,一战成名,其“白衣少侠”的称号不胫而走,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战争的阴云并未因一场漂亮的突袭而散去,反而更加浓重。蒙古人吃了大亏,岂会善罢甘休?果然,仅仅隔了一日,紧急军情接连传来:蒙古大军主力前锋已逼近大胜关外三十里处安营扎寨,旌旗蔽日,尘土飞扬,兵力远超此前预估,足有万人之众!更令人心惊的是,探马回报,敌军阵中除了常规骑兵步兵,似乎还有西域番僧、异族高手的身影,气焰极其嚣张,甚至派出了小队人马在关前叫阵辱骂,企图激怒守军出战。
陆家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郭靖面色沉肃,指着沙盘上敌我态势,分析道:“敌军势大,锐气正盛,且有关外高手助阵。我等虽士气高昂,但若贸然开关迎战,兵力悬殊,恐有闪失。然,若任由其在关前耀武扬威,于我军民士气亦是打击。”
黄蓉秀眉微蹙,补充道:“靖哥哥所言极是。只是,这邀战之人,武功怪异,言语刻毒,寻常将领出战,恐非其敌,徒折锐气。”
群雄议论纷纷,有主张凭险固守的,有请命出战的,一时间难以决断。
这时,坐在上首一直闭目养神的张晋,缓缓睁开眼,声音平淡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疥癣之疾,何足挂齿?跳梁小丑,斩了便是。”
他目光转向侍立一旁的杨过:“过儿,关前那几只聒噪的苍蝇,你去拍死。顺便看看,蒙古人还请了些什么货色。”
杨过眼中精光一闪,抱拳躬身:“弟子领命!” 语气中带着跃跃欲试的兴奋。他正需要更多的实战来磨砺新悟的剑法,验证暴涨的功力。
郭靖见张晋发话,心中大定,当即下令:“好!过儿,你点齐二百兵马,出关迎战!务必小心!”
“郭伯伯放心,些许跳梁小丑,无需兵马。”杨过自信一笑,“弟子一人一剑足矣。”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单人独剑,迎战蒙古叫阵的高手及其随从?这也太过托大了吧?
唯有张晋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这才是他张晋的弟子应有的气魄!
李莫愁在一旁轻笑道:“这小子,倒是把他师父的狂劲儿学了个十足。”
小龙女清冷的眸子也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杨过不再多言,对张晋再行一礼,转身大步流星走出议事厅。厅内众人,包括郭靖黄蓉在内,都不由自主地跟随而出,登上大胜关高高的城墙,欲观此战。
关下,一名身着奇异服饰、头戴鸡冠帽的西域番僧,正手持一柄奇门兵器——金刚橛,唾沫横飞地用生硬汉语辱骂叫阵,身后跟着数十名凶神恶煞的蒙古武士,气焰极为嚣张。
城门缓缓开启,杨过青衫飘飘,独自一人,缓步而出。阳光照在他俊美而略带邪气的脸上,嘴角那抹懒散笑意在此时却显得格外刺眼。
那番僧见出来个年轻小子,先是一愣,随即狂笑:“南朝无人乎?派个娃娃来送死?” 身后蒙古武士也哄笑起来。
杨过也不答话,只是伸出食指,对着那番僧勾了勾,挑衅意味十足。
番僧大怒,怪叫一声,挥舞金刚橛,身形如鬼魅般扑上,橛尖带起一股腥风,直刺杨过咽喉!招式狠辣诡异,显然内力带有邪毒!
城上观战的群雄中有人惊呼:“是西域血刀门的妖僧!小心他的毒功!”
郭靖黄蓉也捏了一把汗。
然而,杨过面对这诡异狠辣的一击,身形不动,直到橛尖将至,才骤然侧身,手中寻常青钢剑看似随意地一划!这一划,时机、角度、力道妙到毫巅,正是《独孤九剑》“破箭式”与“破气式”融合的运用,后发先至,直指番僧招式中内力运转最薄弱之处!
“嗤啦!”
一声轻响,剑光过处,那番僧只觉得手腕一麻,金刚橛竟差点脱手!更可怕的是,一股灼热阳刚的劲力(九阳真气)顺着兵器直透经脉,让他气血翻腾,险些吐血!
番僧大惊失色,这才知道遇上了硬茬子,怪叫连连,将血刀门邪功催到极致,身形化作数道残影,橛影重重,将杨过笼罩。
杨过却如闲庭信步,灵活身法施展开来,在重重橛影中穿梭自如,手中长剑或点、或刺、或撩、或抹,每一剑都精准无比地击中番僧攻势的破绽所在!他并未施展多么华丽的剑招,但每一剑都蕴含着《九阳神功》的磅礴真力和《独孤九剑》的无上剑理,化繁为简,返璞归真!
不过十招开外,那番僧已是左支右绌,汗流浃背,身上多了几道浅浅的剑痕,虽不致命,却狼狈不堪。
城上群雄看得目眩神迷,喝彩声震天!郭靖抚掌赞叹:“过儿的剑法,已得剑术真谛!后发先至,攻其必救!妙极!” 黄蓉也松了口气,美眸中异彩连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