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方的竹箱被打开时,围过来的华工们都屏住了呼吸。箱子里铺着油纸,整齐地放着几个布包,季方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里面是金黄的稻种,颗粒饱满,比普通稻种大一圈;又打开一个,是褐色的麦种,饱满均匀;还有个小包里,是翠绿的蔬菜种子,看着就有活力。
“这些都是南宋的高产种子,”季方拿起一把稻种,给大家看,“这叫占城稻,耐旱、早熟,从种到收只要五十天,一年能种两季,产量比普通稻子高一倍还多。”
华工们听得眼睛都直了。“一年两季?”有人不敢相信,“咱老家的稻子一年就一季,这占城稻真这么能长?”
季方笑着点头,又拿起麦种:“这叫‘改良麦’,耐寒、抗虫,在盐碱地也能种,磨出的面粉又白又筋道。”他把蔬菜种子分给张婶,“这些是耐盐蔬菜种,有青菜、萝卜、茄子,种下四十天就能吃,正好解决咱们缺菜的问题。”
张婶捧着种子,手都有些抖:“季师傅,这些种子金贵得很吧?咱可不能种坏了。”
“放心种,”季方拍了拍她的手,“我带来的种子够种十亩地,种好了,明年就能自己留种,不用再愁了。”他转头对天宇说,“占城稻适合种在轻盐碱区,那边排水好;改良麦种在中盐碱区试试,拌点石膏粉;蔬菜就种在居住区旁边的菜园里,方便照看。”
天宇立刻安排下去:李武带一队人种占城稻,沈农指导;王虎带一队人种改良麦,茂才指导;张婶带妇女们种蔬菜,德才指导。“都仔细着点,”天宇叮嘱道,“季师傅说了,这些种子有讲究,按他教的法子种,保准能丰收。”
种占城稻的地块已经提前淋过盐,沈农带着人把土地整成小块,每块地都挖了浅沟。“占城稻要浅播,”沈农示范着,把稻种均匀地撒在沟里,再盖上一层薄土,“别盖太厚,不然出不来苗。”
李武学得认真,手里的撒种瓢摇得均匀,稻种像金雨似的落在土里。“这稻种要是真能一年两季,”李武笑着说,“咱华夏屯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
种改良麦的地块里,茂才正教大家拌种。“用石膏粉和草木灰拌,”茂才一边拌一边说,“石膏粉降碱,草木灰补肥,麦种才能长得壮。”王虎抓着拌好的麦种,在手里捻了捻,沉甸甸的,心里充满期待。
菜园里更是热闹。张婶带着妇女们翻地、起垄,把蔬菜种子种下。德才在旁边指导:“青菜要密点,萝卜要稀点,茄子要种在垄上,怕涝。”二丫学着种茄子,把种子埋进土里,还特意浇了点水,嘴里念叨着:“快发芽,快长大,好让俺尝尝鲜。”
季方在各处巡查,看到大家都按规矩种,满意地点点头。他走到占城稻地块,用手扒开土,看了看稻种的深度,对沈农说:“不错,深浅正好。等出苗后,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别积水,占城稻怕淹。”
沈农一一记下,还在小本子上画了个简易的生长周期图:“出苗七天后间苗,十五天后施肥,三十天后晒田,五十天收割……”
傍晚,所有种子都种完了。华工们站在田边,望着刚刚播下希望的土地,仿佛已经看到了金黄的稻穗、饱满的麦穗和绿油油的蔬菜。天宇看着大家脸上的憧憬,心里感慨万千——这些高产种子,不仅能填饱肚子,更能让华夏屯的人挺直腰杆。
喜欢穿越1858年的澳洲请大家收藏:(www.2yq.org)穿越1858年的澳洲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