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柳氏服下邓老者所赐的润肺方后,病情果然有了起色。缠绵的咳嗽渐缓,痰中血丝消失,夜间能安睡,脸色也红润了些许。棚屋里久违地有了安宁的气息。林薇薇悬着的心稍稍放下,对邓老者的感激与敬佩更深一层。
然而,安稳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赵里正那日山口“偶遇”时意味深长的笑容和话语,如同阴云般笼罩心头。她敏锐地察觉到,村中关于她“频繁进山采药”的闲言碎语似乎悄然多了起来,来源模糊,却总能在榕树下、溪水边隐约听到几句。
“听说林丫头又给她娘弄了什么好药?咳血都止住了?”
“可不是,跑山里跑得勤着呢,也不知哪来的本事……”
“一个流放丫头,懂这么多药,别是……”
流言虽未明指,却暗藏机锋,将她的“采药”行为与“神秘来历”、“潜在风险”隐隐挂钩。这绝非空穴来风。
林薇薇心知肚明,这是赵里正的手段。他在敲打她,警告她安分,或许……也是在为后续可能的发难制造舆论。那双暗处的眼睛,监视得愈发紧迫,她几次前往秘密药园,都险之又险地借助地形和天气才摆脱追踪,后背惊出的冷汗一次比一次多。
压力之下,她反而更加冷静。退缩意味着前功尽弃,唯有更快地提升实力,积累更多不容轻易撼动的资本,才能应对即将到来的风暴。
邓老者关于“成药”的点拨,如同暗夜明灯,为她指明了方向。汤剂不便保存携带,药材原料易惹人窥视,若能制成药膏或药丸,则价值倍增,也更易于隐藏和交易。
她将目标首先锁定在了“秋梨膏”上。此物原料相对易得(山中野梨、自种或收购的冰糖),制作工艺虽繁却不涉核心秘方,性质温和,润肺止咳功效显着,易于被接受,正适合作为试水之作。
行动愈发隐秘。她以“采摘野果”为名进山,大量采集口感粗糙却汁水丰富的野生沙梨;冰糖则通过孙寡妇的亲戚,用积攒的铜钱分批从邻镇换回,小心藏匿。
熬制地点成了难题。棚屋太过显眼,药味难以掩盖。她最终选择了溪边那处曾用于试验辣酱的隐蔽洼地,只在深夜或凌晨天色未明时,才悄悄前往生火熬制。
过程极其辛苦。需将野梨反复清洗、榨汁、过滤,加入冰糖,用那口旧铜盆慢火熬煮,不断搅拌,直至汁液浓稠如蜜。秋夜寒凉,她独自守在摇曳的火堆旁,盯着锅中咕嘟冒泡的梨汁,生怕糊底前功尽弃,又要时刻警惕四周动静,耳听八方,一有风吹草动便即刻熄火隐蔽。
数夜辛劳,眼眶熬得通红,手臂因长时间搅拌而酸麻,终于得了小半罐色泽深褐、晶莹透亮、散发着浓郁梨香和甜味的秋梨膏!她小心尝了一点,滋味甘润,喉间舒爽,成功!
她将大部分秋梨膏深藏于山中石缝,只留少许带回家中,给母亲冲水服用。柳氏饮后,连称舒服,咳嗽几近痊愈。
初战告捷,林薇薇信心大增。她开始尝试更具挑战性的“润肺丸”。
依邓老者所言,需将百合、川贝(极珍贵,她仅有一点邓老者所赠)、茯苓、陈皮等药材按比例研磨成极细粉末,以炼蜜调和,搓制成丸。此物技术门槛更高,对药材质量、粉末细度、蜜炼火候、丸剂硬度要求极严,一旦失败,损失不小。
她不敢大意,先用少量常见药材练习研磨技巧和蜜炼火候。石臼笨重,研磨费时费力,她便以额外药茶为酬,请孙寡妇的丈夫在自家帮忙完成初步粗磨,她再带回进行二次精磨,确保粉末细腻如尘。炼蜜更是关键,火候不足则丸软易散,过火则丸硬难化且带焦苦,她反复试验,浪费了不少蜂蜜和药材,才勉强掌握诀窍。
第一批润肺丸制成时,仅得寥寥十数粒,色泽棕黄,药香与蜜香交融,虽外形略显粗糙,却已初具雏形。她先自服一粒,感受药力缓慢化开,喉肺一片清凉滋润,知其有效,心中大喜。
然而,制成药丸的消息,她严密封锁,仅限自家使用,绝不敢外露。此物太过显眼,一旦流出,必引滔天巨浪。
就在她沉浸于初步成功的喜悦,并筹划着如何更安全地利用这些新“产品”换取急需的铜钱时,危机终于露出了獠牙。
这是一个浓云遮月的深夜。林薇薇又一次悄悄潜至溪边洼地,准备熬制第二批秋梨膏。她动作熟练地生起一小堆篝火,架上铜盆,倒入梨汁和冰糖,开始缓缓搅拌。
四周万籁俱寂,只有火苗噼啪声和汁液翻滚的咕嘟声。她全神贯注于锅中变化,警惕性因连日疲惫和之前的顺利而稍有松懈。
就在梨汁渐浓,香气开始弥漫之际,她眼角余光猛地瞥见侧后方林中似有微弱反光一闪!如同金属折射的火光!
有人!而且很近!
林薇薇浑身汗毛倒竖,心脏骤停!她几乎是本能地一脚踢散篝火,猛地扑向地面,就势滚入旁边灌木丛中,同时一把抓过手边的柴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