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药膳品鉴会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心湖的巨石,在林薇薇心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波澜。机遇与风险并存,但那股渴望破茧而出的强烈冲动,最终压倒了所有的犹豫与恐惧。决心既下,她便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括,开始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精密而隐秘的筹备。
然而,她深知此事绝不可张扬。前往州府参赛,对于冼家村而言,无异于石破天惊。一个流放至此的孤女,竟要涉足州府盛会?徐石头会如何想?村民们会如何议论?悦来居乃至其他潜在对手若得知风声,又会作何反应?稍有不慎,便是灭顶之灾。
因此,她的整个筹备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策略,在众目睽睽之下,完成一场悄无声息的远行准备。
明线:稳固根基,消除疑虑。
她的公开活动,一切照旧,甚至比以往更加“安分守己”。每日清晨,她依旧准时出现在破酒馆,洒扫、备料、烹制、迎客,与李婶王嫂说说笑笑,对待往来客人更加周到热情。她甚至主动向徐石头提出,近日天气渐热,客人易生暑气,可否尝试在酒馆常备些免费的清凉解暑草药茶(用料极其寻常,如金银花、薄荷叶),以招揽顾客,提升酒馆口碑。
徐石头闻言,自然欣然应允,对林薇薇的“尽心尽力”更是赞赏有加,心中那点因品鉴会消息可能带来的微妙波动(文士副手或许会向徐石头提及此事),也被她这番“扎根乡村”的姿态所打消。在徐石头和村民眼中,林薇薇依旧是那个勤恳、本分、一心扑在酒馆生意上的好丫头。
同时,她开始有意识地培养李婶和王嫂独立处理酒馆日常事务的能力,将一些简单的药茶配制、食材预处理工作逐步交给她们,美其名曰“自己可多些精力钻研新菜式”。此举既为日后她短暂离开时酒馆能正常运转打下基础,也进一步赢得了李婶王嫂的信赖。
暗线:紧锣密鼓,多管齐下。
而在无人察觉的暗处,林薇薇的筹备工作则以惊人的效率和缜密展开。
参赛作品的精心锤炼: 这是核心中的核心。她选择“立足本土,凸显特色”的策略,决定不以奇珍异馐取胜,而是深耕岭南本地食材与药食同源的理念。她将参赛作品初步定为“三味一体”:
主菜: “茯苓薏米老鸭汤”。选用本地散养老鸭,配以自种茯苓、薏米、陈皮、生姜,文火慢炖,旨在体现健脾祛湿、滋阴润燥的食疗精髓,味道醇厚温和。
点心: “山药枸杞糕”。用本地山药蒸熟捣泥,混入蜂蜜、少量糯米粉和枸杞,模具定型后微蒸,口感软糯清甜,突出补脾益肾、平和滋补之效。
茶饮: “五叶清凉饮”。融合薄荷、藿香、紫苏、桑叶、淡竹叶五种岭南常见植物的鲜叶或干叶,按特定比例冲泡,气味清香,清热解暑,生津止渴。
她利用夜深人静的时间,在自家棚屋或秘密潜入鹰嘴岩秘穴,反复试验配方比例、火候控制、造型摆盘,力求在寻常中见真章,在平和处显功力。每一味药材的用量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药性平和,适合品鉴场合,绝不冒险使用峻烈之品。
资金与物资的隐秘筹措: 远行需要盘缠。她不敢动用上交村库的公款,主要依靠三条渠道:
贵客酬金: 通过王掌柜渠道,她加紧完成了“逸云先生”最近的几笔委托,获得的酬金颇为丰厚,成为主要资金来源。
酒馆“私房”: 在严格遵守账目的前提下,她极谨慎地通过控制成本、提升效率等方式,从酒馆正常盈利中积攒下极小部分,合情合理。
秘密药园产出: 将部分高品质药材通过济安堂渠道变现。
所得银钱,大部分兑换成易于携带的小额银票和碎银。同时,她开始准备行装:两套浆洗干净的粗布衣裳(一套日常,一套稍好用于参会),结实的布鞋,斗笠,一个装有基本洗漱用品、应急药品(自配的金疮药、避瘴丸)、火折、水囊和少量干粮的包袱。所有物品都力求普通,不惹眼。
信息与路线的周密打探: 她通过往来客商, subtly 打听前往州府的道路情况、沿途驿站、大概行程时日。更重要的是,她通过王掌柜,进一步核实了品鉴会的具体日期、地点、新秀试艺的报名方式(需提前投递名帖和作品简介),并了解了州府大致的消费水平、需要注意的风土人情。文士副手留下的客栈地址,被她牢记于心,作为关键时刻的潜在依托。
应急方案的反复推演: 她设想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迷路、盘缠被盗、生病、参赛受阻、身份暴露、归来后村中变故……并为每种情况思考了应对策略或备用方案。鹰嘴岩秘穴的应急物资再次清点加固,与母亲柳氏和弟弟林澈进行了更深度的沟通,交代了万一她逾期未归或遭遇不测的应对之法,虽不忍,却必须未雨绸缪。
关键一环:合情合理的“离村”借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