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上元佳节。夜幕初垂,州府城南清波坊早已是灯火如昼,人声鼎沸。各色花灯争奇斗艳,舞龙舞狮穿梭其间,空气中弥漫着糖人、炸糕的甜香与烟火气。在这片喧嚣的海洋中,“百草轩”那方小小的竹木摊位,如同喧嚣中的一泓清泉,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林薇薇带着石头和阿木,早早便布置好了摊位。素雅的布幡上,“百草轩”三字清秀挺拔,旁边悬挂着那幅临摹的文画家“冬梅吐艳图”小品,为这市井烟火之地平添了几分文雅。摊位虽小,却收拾得干净利落。三款主打产品摆放整齐:“如意消食盏”在白瓷小盏中莹润诱人;“元夕暖身茶”在棉套包裹的大陶壶中氤氲着热气;“紫气东来糕”则呈现出温润的淡紫色,寓意吉祥。
起初,人流大多被那些色彩鲜艳、香气浓烈的传统小吃吸引,“百草轩”的摊位前略显冷清。石头和阿木有些焦急,林薇薇却神色平静,只让阿木将一块写着“佳节饮食杂,肠胃易积滞;消食暖身茶,助君尽余欢”并附简单功效说明的水牌,挪到了更显眼的位置。
转机出现在一位带着幼童的妇人身上。孩子因贪吃糖人蜜饯,捂着肚子哭闹不止。妇人焦急无措时,瞥见了“消食盏”的牌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份。林薇薇亲自将小盏递给孩童,温言哄劝。那酸甜可口的膏体很快吸引了孩子,几口下肚,哭闹渐止,不一会儿竟嚷着还要。妇人惊喜不已,连声道谢,又买了两份暖身茶,说是给家里老人驱寒。
这一小小的插曲,被周围不少人看在眼里。很快,便陆续有人因吃了油腻小吃后感觉腹胀,或是觉得春寒料峭需要暖身,前来购买消食盏和暖身茶。林薇薇和石头、阿木忙而不乱,热情招呼,并随产品赠送那张印有养生小知识的桑皮纸笺。
“嘿,这消食膏真不错,吃完胃里舒坦多了!”
“这茶也暖乎,姜味足,红糖甜,比光喝热水强!”
“这紫色的糕有意思,叫什么?紫气东来?好兆头!来两块尝尝!”
口碑在游人中悄然传开。尤其是那款“紫气东来糕”,因其独特的颜色和吉祥寓意,加上软糯微甜的口感,颇受带着孩子的家庭和追求好彩头的年轻人喜爱,很快便销售一空,林薇薇不得不提前将预留的备用糕也拿出来售卖。
与“百草轩”摊位逐渐升温形成对比的是,不远处悦来居那气派的大摊位前,虽也人头攒动,售卖着各种精致糕点和高价药膳汤品,但仔细看去,多是些有头有脸的熟客或冲着“悦来居”招牌去的人,普通游人反而较少问津。悦来居的掌柜远远望见“百草轩”这边竟也聚拢了不少人气,脸色有些阴沉,却碍于场合,不便发作。
灯会高潮时分,知府大人携家眷乘彩舆巡游,途经清波坊,竟在“百草轩”摊位前微微驻足。或许是那清雅的布幡和画作吸引了目光,或许是人流聚集引起了注意。知府夫人隔着帘子问了随从几句,随从便过来买了一盏“如意消食盏”和两块“紫气东来糕”。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却如同一个无声的广告,瞬间提升了“百草轩”在众多游人心中的分量!连知府夫人都尝了,这摊子的东西定然不差!
这下,“百草轩”的摊位前彻底火爆起来,三种产品很快售罄,后来者只能遗憾离去。林薇薇不得不连连道歉,并告知清平坊店铺的地址,欢迎日后光临。
灯会散场,已是深夜。林薇薇三人虽疲惫不堪,却难掩兴奋。清点下来,不仅所有产品销售一空,利润可观,更重要的是,“百草轩”这个名字和“药膳小吃”的概念,借着上元灯会的巨大流量,成功地植入到了成千上万州府百姓的心中。那小小的桑皮纸笺,如同无数颗种子,随着游人散向州府各处。
灯会的影响,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持续发酵。
次日开始,清平坊的“百草轩”店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流。许多是灯会上意犹未尽或未能买到的游人,特意循址而来,指名要买“灯会上那个消食膏”、“紫色的糕”和“暖身茶”。林薇薇趁机将“枳椇山楂消积膏”和“紫菁头茯苓糕”(她为“紫气东来糕”定的正式名称)作为春季新品正式推出,并保留了“元夕暖身茶”的改良版作为常备热饮。
店铺的日常营业额大幅攀升,更重要的是,顾客群体明显拓宽了。不再仅仅是清平坊的文人雅士和熟客,多了许多城南、城北甚至城郊的普通百姓,他们或许一开始只是冲着某款小吃而来,但在体验了店铺亲切的氛围和产品确实的效果后,往往会尝试购买其他茶包或咨询些简单的养生问题。“百草轩”“实惠”、“有效”的口碑在平民阶层中迅速传播,其“亲民”、“惠泽”的形象愈发鲜明。
这一变化,让悦来居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原本针对的是高端市场和药材原料,没想到林薇薇另辟蹊径,在底层市场开辟了广阔天地,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让他们传统的打压手段有些无处着力。试图模仿推出类似简方,却总因缺乏对药性的深入理解和林薇薇那种独特的“巧思”而显得形似神非,难以形成威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