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从邸报和仆役口中确认了黄巾之乱将近的讯息后,刘和心中那根弦便彻底绷紧了。
时间,成了他最奢侈也最急迫的需求。
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汤药和静养。每一次戒指那微弱的暖流淌过四肢百骸,带来的些许力量感,都被他无比珍惜地收集起来,转化为更积极的行动。
他开始更主动地配合医者的治疗,无论多苦的药都眉头不皱地喝下。胃口依旧不佳,但他强迫自己按时进食,哪怕只是些清淡的粥糜,也要保证体力的最基本来源。
同时,他开始了极其谨慎的、仅限于室内的康复锻炼。
最初,只是在小芸的搀扶下,沿着床榻缓缓走上几步,便气喘吁吁,冷汗涔涔。但他坚持着,每日都比前一日多走一步,多站片刻。
“公子,您慢些,您这才刚好转……”小芸看着心疼,总是忍不住劝阻。
“无妨,躺久了反而筋骨酸软,活动一下利于恢复。”刘和总是这样温和地解释,语气却不容置疑。
他能感觉到,“洞察之戒”的滋养配合自身的主动锻炼,效果远胜于单纯的静养。虽然过程缓慢而痛苦,但身体深处那种虚浮无力的感觉,确实在一点一滴地被夯实。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没有停止对“洞察之戒”的探索和运用。
精神力消耗过度会导致眩晕,他便控制着频率和时长。每日,他都会选择不同的时机,看似无意地“扫描”每一个能进入他视野的人。
送饭的仆役、换班的侍卫、前来请示琐事的小管事……州牧府如同一架精密而冷漠的机器,每日都有不同的人如同齿轮般,短暂地经过他这处偏僻的院落。
【钱厨娘:忠诚:50(对职位),武力:35,智力:55,政治:20,魅力:45,运势:平】【贪图小利,厨艺尚可,喜嚼舌根。】
【孙账房:忠诚:65(对刘焉),武力:30,智力:70,政治:60,魅力:55,运势:平】【精于算计,谨小慎微,不涉纷争。】
【侍卫副统领周闯:忠诚:75(对刘焉),武力:76,智力:60,政治:50,魅力:65,运势:平】【勇武耿直,忠于职守,对弱质公子略轻视。】
形形色色的人物,忠诚高低不一,能力参差不齐,但绝大多数人的忠诚对象都是刘焉或其自身的职守。对他这位大公子,最好的态度也不过是表面恭敬,内心深处那份轻视与漠然,在洞察之戒下无所遁形。
刘和并不气馁,反而更加冷静。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局面。他将这些信息一一记在心里,默默构建着一幅属于州牧府的人际图谱。哪些人可能唯利是图,哪些人或许可以谨慎接触,哪些人必须保持距离,他都初步有了计较。
这一日,刘焉竟意外地亲自前来探视。
当听到门外侍卫通报“州牧大人到”时,刘和正被小芸搀扶着,在窗边缓缓踱步。他眼神微凝,立刻示意小芸扶他回榻上,迅速躺下,并拉过锦被盖好,调整呼吸,让自己看起来依旧是一副病体支离的模样。
脚步声响起,刘焉在一名随从的陪同下走了进来。他身着深色官袍,面容清癯,目光锐利,身上带着一股久居上位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父亲大人。”刘和挣扎着想要起身行礼,声音虚弱。
“躺着吧,你病体未愈,不必多礼。”刘焉的声音平淡,听不出太多情绪。他走到榻边,目光落在刘和苍白消瘦的脸上,仔细打量了片刻。
【刘焉:忠诚:-(对象:汉室/自身家族),武力:52,智力:85,政治:88,统御:82,魅力:80,运势:潜龙在渊】【深谋远虑,权欲极重,心思深沉,对长子能力失望且心存疑虑,正暗中布局。】
高达85的智力和88的政治!统御也达到82!果然是一代枭雄之姿!而那份“对长子能力失望且心存疑虑”的评价,更是冰冷地揭示了刘焉的真实态度。
刘和心中凛然,脸上却露出恰到好处的孺慕与愧疚:“劳父亲亲来探视,孩儿惶恐。只因孩儿不肖,体弱多病,不能为父亲分忧,反累父亲挂念,实乃罪过。”
刘焉沉默了一下,似乎在判断他这话有几分真心。片刻后,他才缓缓开口:“父子之间,何须此言。好生将养身体才是首要。近日府外不靖,流民增多,颇有妖人借机惑众,你病中尤需静心,莫要受外间纷扰。”
他这话似是关怀,亦是警告,暗示刘和安分待着,不要理会外面的事情。
“孩儿明白。”刘和低眉顺目地应道,“近日只觉精神稍好,读了几卷前人笔记,颇有些散漫心得,却也不知对错。譬如见记载,前朝应对民变,或剿或抚,皆需知己知彼,方能事半功倍。只是孩儿愚钝,不过纸上谈兵,让父亲见笑了。”
他看似随意地提起读书心得,语气谦卑,甚至带着点病中胡思乱想的意味,却巧妙地将“民变”、“知己知彼”这些关键词点了出来,既符合他“读书人”的身份,又突然地试探了一下刘焉对即将到来的乱局的看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