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丰收让渔阳郡的粮仓变得充实,百姓的脸上也多了几分安定之色。但刘和很清楚,乱世之中,仅靠农业积累,速度缓慢且抗风险能力不足。军队的扩充、装备的更新、城池的修缮、官吏的俸禄,乃至未来可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都需要海量的财富支撑。他将目光投向了另一条生财之道——商业。
这一日,郡守府内,刘和召集了田豫、王昶,以及新近提拔的一位原本负责市掾(市场管理)、对商贸颇有心得的小吏周准,商议此事。府库中堆积如山的战利品——数以万计的牛羊、大量的优质皮毛、还有一些从乌桓贵族帐中缴获的金银器皿,正是他启动商业计划的原始资本。
“粮草乃立身之本,已初步解决。然,强军需利刃坚甲,富民需盐铁布帛。”刘和指着库房账册说道,“我渔阳地处边郡,这些物资本地出产不足,以往多靠内地输入,价格高昂,且常受制于人。如今,我们手中有内地稀缺的牛羊、皮毛,何不以此为本,主动出击,打通商路,换取我急需之物?”
田豫捻须沉吟:“主公之意,是以战获养战备?此计大善!昔日管仲通鱼盐之利,齐桓得以称霸。商业流通,确可活络经济,充盈府库。只是……商路险阻,盗匪丛生,且需与各地豪商打交道,其中关节颇多。”
王昶也补充道:“主公,与商人交易,需有精通算数、熟知物价、且忠诚可靠之人主持,方能不吃亏,不至为奸商所乘。”
周准则显得有些激动,他本是市井小吏出身,对商业有着天然的兴趣和了解,连忙躬身道:“太守大人明鉴!北地牛羊皮毛,在冀州、乃至中原皆属紧俏之物。尤其是上等战马和皮裘,价值不菲。而内地所产之铁料、布匹、食盐、药材,正是我渔阳所缺。若能建立稳定商路,公平交易,则利莫大焉!”
刘和点点头,综合众人意见,定下策略:
一、官方主导,组建商队。
“成立‘渔阳官榷署’,由周准暂领署丞之职,负责对外商贸事宜。首批商队,由郡府直接组织,以此次缴获的牛羊皮毛、部分良马为主要货物。挑选机警可靠之士卒护卫,伪装成大商队,前往冀州邺城、渤海等富庶之地进行交易。首要目标,换取优质铁料(用于打造兵器甲胄)、大量布匹(用于军服被装)、以及食盐等生活必需品。”
二、主动招商,优化环境。
“同时,发布《通商令》,欢迎各地行商前来渔阳贸易。宣布降低境内关市税率,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勒索商旅之举,由法曹孙默负责,确保商路安全,交易公平。在我渔阳城内划出专门区域,设立‘互市’,提供住宿、仓储之便,吸引商人前来。让他们带来我所需物资,同时也可将渔阳的土特产销往各地。”
三、合理征税,充盈财政。
“对所有入境交易之商品,按价值收取合理商税(如十一税),此税需明码标价,不得层层盘剥。所获税收,专项用于军备、水利、官俸等开支。此举,可使郡府财政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田赋的局面。”
策略既定,立刻行动。首批由官方组织的庞大商队,满载着牛羊皮毛,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南进发。与此同时,《通商令》也迅速传遍周边郡县。
效果立竿见影。
官府的商队凭借优质的货物和强大的护卫,很快在冀州打开了局面,换回了大批急需的铁锭、生丝棉布和雪白的食盐。这些物资的涌入,立刻缓解了渔阳的匮乏状况。工匠坊里,打铁声日夜不息,崭新的环首刀、长矛箭头和甲片被不断打造出来;裁缝铺里,新布匹被赶制成军服;百姓们也得以用相对低廉的价格买到食盐。
更可喜的是,听闻渔阳治安良好、税率优惠,不少胆大的商人开始试探性地组织商队前来。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商品:不仅仅是铁和布,还有书籍、纸张、瓷器、甚至南方的茶叶。渔阳城内设立的“互市”渐渐热闹起来,原本因战乱而萧条的市场开始恢复生机,酒肆、客栈的生意也随之好转。郡府设立的税卡,每日都有不少进项,财政状况明显改善。
(洞察之戒:感知到郡内经济活力提升,民心安定度小幅上升,财政收入渠道拓宽…对周准能力评估:商业才能突出,忠诚度稳步提升…)
关羽、张飞起初对这等“锱铢必较”的商贾之事不甚在意,但看到换回的铁料迅速变成了军中将士手中锋利的兵刃和身上坚固的铠甲,也不由得对刘和的深谋远虑表示佩服。
“大哥,你这法子好!用蛮子的牛羊换咱们的刀枪,这仗打得值!”张飞看着新装备,咧开大嘴笑道。
关羽亦微微颔首:“通商惠工,实乃强国之基。兄长此举,目光长远。”
刘和站在城头,看着城内逐渐增多的车马和行人,心中欣慰。这条“以战养战”的循环正在初步形成:通过军事胜利获取战利品 -> 利用战利品通过商业手段换取战略物资 -> 强化军备和内部建设 -> 为下一次军事胜利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商业的尝试,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更悄然改变着渔阳郡的面貌,使其从一个单纯的边塞军镇,向一个更具活力和韧性的区域性中心转变。这为刘和未来的争霸之路,提供了又一层重要的保障。财富,如同血液,正在这片土地上重新畅快地流动起来。
喜欢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幽州铁骑:开局替刘备结拜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