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时代,人族在贤明君主的带领下持续发展,但盛极之下,暗流涌动。人族独占洪荒天地主角之位,气运昌隆,引得一些昔日霸主(如部分心怀不甘的妖族残余、被驱逐的巫人部落、乃至一些嫉妒的先天神灵)以及不满当前格局的混沌魔神残党暗中勾结,意图撼动人族根基。
这一日,诸圣于三十三天外混沌中议会(虚拟),商议应对之策。
太清道德天尊拈须道:“人族气运虽盛,然根基在于大地山河。四海辽阔,水汽连通,若被宵小利用,掀起洪荒水患,动摇地脉,人族必遭重创。”
玉清元始天尊接口:“不错。需防患于未然。当炼制重宝,定住四海之水眼,稳固水元循环,使外力难以兴风作浪。”
上清灵宝天尊笑道:“此事易尔!吾等可合力,取混沌星辰之核,辅以五行精气,炼制四根【定海神针】,分镇东西南北四海之眼,非大法力不可动摇!”
女娲娘娘点头:“可。吾可出一缕造化之气,使神针能与四海生灵共生,不至过于酷烈。”
接引准提二圣亦道:“善!我等可加持佛法愿力,使神针兼具安抚净化之能,化解水中戾气。”
诸圣达成共识,当即联手施为。于混沌中引动地水火风,抽取星辰核心,融入造化、佛法、五行之精,历时七七四十九日,炼成四根金光闪闪、蕴含无穷重量的巨柱——定海神针!随后,诸圣亲自出手,将神针分别投入四海最深处的海眼之中!
神针入海,顿时四海波平,水元稳固,暗流平息。那些试图操控水脉的势力,顿时感到阻力大增,难以直接掀起灭世海啸,只能另寻他法。
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势力见直接操控四海难度大增,便转而勾结潜伏在内陆江河湖泽中的强大水族、妖魔,并暗中破坏一些关键的地脉节点,同时引动天象异常,最终酿成了一场席卷整个洪荒大地的特大洪水!
洪水滔天,淹没山岳,平原化为泽国,无数人族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其规模之大,危害之烈,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天灾!
值此人族危难之际,舜帝忧心如焚,遍访贤能,最终重任落在了名为禹的部落首领肩上。禹乃颛顼之后,其父鲧曾治水失败被杀。禹承父志,更为坚毅智慧。
禹临危受命,并未急于堵水,而是跋山涉水,实地勘察水势地形。他吸取前人教训,提出“疏导为主,堵塞为辅”的方略,立志要疏通河道,引洪入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治水工程浩大,需倾举族之力。禹身先士卒,手持耒耜,与民众同甘共苦,风餐露宿,日夜不休。传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听到妻子分娩,第二次看到孩子嬉笑,第三次孩子已会走路,他都因治水紧急,未能进门探望。其公而忘私之心,感天动地,激励了无数治水民众。
然而,治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禹率众疏导到淮水流域时,遇到了巨大的阻碍。淮水水底有一妖神,名为无支祁,形似猿猴,青躯白首,金目雪牙,颈伸百尺,力逾九象,神通广大,乃是淮水之主,天生掌控水之法则。它性情暴烈,不喜约束,见禹要疏通淮水,改变其水府格局,勃然大怒,兴风作浪,屡屡破坏治水工程,与禹为敌。
禹率众与之搏斗,但无支祁神通厉害,善于变化,又能操控淮水,治水大军屡屡受挫,损失惨重。禹虽得部分人族修士及暗中关注此事的龙族(如应龙后裔)相助,仍难以降服此獠。
僵持之际,禹并未一味强攻,而是设法调查无支祁的根底与诉求。他发现无支祁虽凶悍,却并非大奸大恶之辈,其作乱更多是因领地意识与不喜被管教。且无支祁久居淮水,对水脉了解极深,若能得其相助,治水事半功倍。
于是,禹冒险独自深入淮水水府,面见无支祁。他不卑不亢,陈说利害:“水神阁下,洪水肆虐,非独人族之灾,亦是水族之劫。水漫金山,鱼虾何存?吾等治水,非为与阁下为敌,实为疏通河道,使水归其位,永绝水患。届时,淮水清澈,流域安宁,阁下方能永享逍遥。若一味阻挠,洪水滔天,因果纠缠,恐天道不容,届时阁下又能独善其身否?”
禹之言,句句在理,又暗含警告。无支祁虽莽,却不傻,看着因洪水而浑浊不堪、生灵凋敝的淮水,再想到幕后煽动它的那些势力(已开始过河拆桥),心中亦有所动摇。它被禹的勇气与诚意打动,更关键的是,它意识到,与其被利用当枪使,最终可能沦为弃子,不如顺势而为,既能保全淮水基业,还能赚取一份治水功德。
思忖再三,无支祁终于收起凶性,对禹道:“汝这小辈,倒有几分胆识和见识!也罢,老祖我便助你一臂之力!但这淮水水道,需按我的意思来疏浚,不得损我水府根本!”
禹大喜过望,当即应允。于是,无支祁化敌为友,凭借其掌控淮水的神通和对水脉的熟悉,亲自引导水势,开山辟路,使得淮水疏导工程进展神速!有了无支祁的例子,其他一些原本观望或作乱的水族、妖神,也纷纷归附或避让,治水大局顿时明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