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坐在办公室的皮椅上,手指翻过桌上的文件。文件是开发区报送的华星电子产业园用地审批材料,边角处有规划局的初审签字,签的是局长赵刚的名字。他抬手按了按眉心,桌上的台灯把光线聚在纸面,能看清材料里标注的地块坐标和建筑面积。
门被敲了三下,李伟端着一杯温水走进来。李伟是周正的秘书,手里还拿着一份统计表。统计表上列着江州各区县上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财政局局长王浩的签名在表尾。
“周市长,这是王局长刚送来的投资汇总,开发区的华星项目还差财政这边的配套资金测算。”李伟把统计表放在文件旁,声音不高。
周正点头,拿起统计表扫了一眼。数据里江州高新区的投资增速最快,比第二名高出五个百分点。他手指点在华星项目那一行:“让王浩明天上午带测算表来常务会,跟发改委的刘敏一起,把配套资金的拨付节点定下来。”
“好,我现在就给王局长打电话。”李伟转身要走,又停住,“楼下有位秦少校,说是来对接军民融合项目的,已经在大厅等了十分钟。”
周正手里的笔顿了一下。他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晚上七点半。秦筝今天该是从省军区过来,之前通电话时提过要和江州军分区对接装备维修的合作事宜。
“知道了,你把文件整理好,我现在下去。”周正把华星项目的材料放进公文包,拉上拉链。公文包的边角有些磨损,是去年他刚到江州时秦筝帮他挑的。
电梯从十五楼往下走,数字一层层跳。周正拿出手机,屏幕上有两条未读消息,都是秦筝发的,一条是下午三点的“已到江州”,一条是六点的“在市政府门口等你”。他回了条“马上到”,收起手机时电梯门刚好打开。
大厅里的灯光很亮,秦筝站在门口的玻璃旁。她穿的是常服,肩上的少校军衔肩章在灯光下有反光。手里拿着一个蓝色的文件夹,文件夹上印着省军区的徽标,里面该是军民融合项目的方案。
看到周正,秦筝往前走了两步。她没像在私下里那样靠近,保持着合适的距离,语气也比平时正式些:“周市长,军分区的张司令员让我把方案先给您过目,下周再开三方协调会。”
“上车说。”周正指了指门外的黑色轿车,是市政府的公务车,司机老陈已经把后座的门打开。
两人坐进后座,老陈没立刻开车,等着周正的指示。周正把公文包放在腿上,接过秦筝递来的方案。方案第一页写着“江州军分区装备维修合作方案”,合作方包括省军区装备部和江州的一家军工企业,叫江川机械。
“张司令员那边有没有提具体的场地要求?”周正翻着方案,问秦筝。
“提了,需要一块不少于两千平米的厂房,靠近高速口,方便装备运输。”秦筝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地图,地图上用红笔圈了两个位置,一个在开发区东边,一个在城郊的物流园附近,“我跟开发区的人打听了,东边那块地属于工业用地,手续好办些。”
周正的手指落在开发区东边的圈上。那片地正好在华星项目的旁边,之前规划局的赵刚提过要留一块地做配套产业。他抬头看向秦筝:“明天我让刘敏跟开发区对接,把这块地的规划调整一下,优先给军分区用。”
老陈这时发动了车子,平稳地驶出市政府大院。路上车不多,路灯把树影投在车窗上,一晃一晃的。
秦筝把地图收进文件夹,又说起别的事:“省军区下周要组织考核,我这两天得回省军区一趟,考核完再回江州。”
“考核要几天?”周正问。
“三天,下周一出发,周三回来。”秦筝看着窗外,“妈昨天打电话,问我们这周末能不能回去吃饭,她炖了排骨。”
周正想了想,这周的常务会定在周四,周五没别的安排。他点头:“周五下午我跟老陈说一声,咱们早点走,回临市的家。”
临市是两人的老家,离江州有两个小时的车程。秦筝嗯了一声,从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拧开盖子递给周正:“里面是枸杞水,你下午在办公室肯定没喝多少水。”
周正接过杯子,喝了一口。水的温度刚好,不烫嘴。他把杯子递回去时,手指碰到秦筝的手,她的手比他的凉些,该是在大厅等的时候受了风。
车子到了家属院门口,老陈停下车。周正和秦筝下车,跟老陈道别后往里走。家属院是市政府的集资房,两人的家在三楼,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亮起来。
开门的是秦筝,她从包里拿钥匙,钥匙串上挂着一个小小的军徽挂件,是去年她晋升少校时周正送的。
屋里没开灯,只有客厅的落地窗透进外面的路灯光。秦筝按了开关,暖黄色的灯光亮起来。客厅的茶几上放着周正上周没看完的《江州经济发展报告》,旁边还有一个秦筝的军用水壶。
“你先换衣服,我去煮面。”秦筝把文件夹放在茶几上,走进厨房。厨房的抽油烟机很快响起,声音不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