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霜气还没散,林辰就握着方向盘,把车停在了城郊 “恒通定制服装厂” 的门口。车窗外,厂房的铁门锈迹斑斑,门楣上的招牌掉了半块漆,看起来像个快要倒闭的小作坊 —— 但林辰知道,这是前世少数能接军工级定制订单的厂子,老板老徐是退伍军人,手里有军方淘汰的防寒面料渠道,做出来的衣服能扛住 - 180℃的低温,比普通军工款更贴合实战需求。
昨天从食品批发市场甩掉跟踪的黑色轿车后,林辰就没敢回临时公寓 —— 他在车里待了半宿,反复翻看物资清单,越想越觉得之前订的 10 套军工羽绒服不够 “适配”。那些是通用款,袖口、领口的设计太宽松,在冰原上活动时容易灌风;而且没有预留发热片接口,遇到 - 150℃以下的极端低温,单靠衣服本身的保暖性恐怕不够。凌晨五点,他翻出前世记在笔记本上的 “恒通服装厂” 地址,决定再加订一批更贴合冰原生存的加厚款 —— 末世里,多一分保暖,就多一分活下去的可能。
推开服装厂的门,一股布料和机油混合的味道扑面而来。车间里只有两台缝纫机在转,几个工人埋头踩着踏板,老徐正蹲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块银灰色面料,对着阳光看纹路。“请问是徐厂长吗?” 林辰走过去,尽量放轻脚步 —— 他不想打扰工人干活,更怕动静太大引来不必要的注意。
老徐抬头,眯着眼睛打量他:“你是?找我有事?” 他穿着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服,手指上沾着面料纤维,眼神里带着退伍军人特有的锐利。
“我是林辰,想定制一批防寒服。” 林辰递过一张提前准备好的 “需求清单”,上面画着羽绒服的草图:袖口要收紧带、领口加防风立领,最重要的是在袖口内侧和领口边缘,各留一个隐蔽的发热片接口,“要军工级面料,比普通款厚三成,能扛 - 200℃低温,还要防刺防刮。”
老徐接过清单,眉头皱得越来越紧:“你这要求…… 不是普通的防寒服啊,是要去冰原?还是极地?” 他指着草图上的发热片接口,“这设计我只给军方做过,民用根本用不上,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林辰早料到会被追问,从包里拿出之前给王经理看的 “极地考察” 借口,又补充了一句:“我们是地质勘探队,下个月要去北极圈附近测冰层,普通防寒服扛不住。找了好几家厂子,都说做不了这种定制款,有人推荐您这儿,说您能接军工订单。” 他故意把 “军工订单” 几个字说得重了些 —— 老徐是退伍的,对 “军工” 两个字总有几分特殊的信任。
老徐盯着他看了几秒,转身从货架上搬下一个纸箱,拿出一块黑色面料:“这是我去年从军方手里收的尾货,叫‘北极绒聚酰胺’,外层防刮,内层锁温,你要的厚度我能做到,发热片接口也能加,但有个问题 —— 这种面料只剩够做 5 套的量,多了没有。”
林辰心里一喜 ——5 套刚好,够他和后续可能加入的赵强、陈玥、王磊等人用,剩下 1 套还能留着当备用。“5 套就够了。” 他蹲下身,指尖划过面料,触感比之前王经理的羽绒服更厚实,却更柔软,“多久能交货?我急着用。”
“加接口、加厚面料,工序比普通款多,最少要 7 天。” 老徐拿出计算器,按了几下,“面料贵,加上手工费,一套 ,5 套总共 。你要先付 70% 定金,剩下的交货时结。”
这个价格比普通军工款贵了近一半,但林辰没犹豫 —— 这种定制款是保命的,钱现在花出去,末世里才能换回来命。他拿出手机,直接转了 过去,备注 “定制防寒服定金”:“7 天没问题,我 7 天后早上来取。对了,接口的尺寸要适配这种发热片。” 他从包里掏出一片一次性发热片 —— 昨天在户外用品店买的,能持续发热 12 小时,尺寸是 10cm×5cm,“你按这个尺寸留接口,别到时候装不上。”
老徐接过发热片,比了比面料的厚度:“放心,我会留 12cm×6cm 的接口,留足余量,还会在接口处缝个小口袋,平时能放个备用发热片。” 他又拿出一块样品布,用打火机烧了烧,火苗在面料上滚了一圈,没留下任何痕迹,“防火的,冰原上要是遇到篝火或者燃烧弹,也不怕烧穿。”
林辰看着样品布上的火苗,心里彻底踏实了。他又跟老徐确认了袖口收紧带的松紧度、领口立领的高度 —— 收紧带要能调节,防止灌风;立领要能遮住下巴,只露眼睛,最大限度减少皮肤暴露。老徐一边听一边记在本子上,偶尔插一句 “这里加个按扣更方便”“领口内侧加层绒更舒服”,都是实战里总结的细节,让林辰更庆幸找对了地方。
“对了,徐厂长,你这儿有一次性发热片吗?” 林辰突然想起,之前订的 200 片发热片是通用款,要是能多备点适配定制羽绒服的,后续生存更有保障,“我想再买 200 片,要能持续发热 12 小时以上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