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溟岛的腊月风里,早飘着咸腥与甜香交织的气息——码头上的渔排还晒着最后一批干贝,公社大院的墙上已贴满“三五规划收官大捷”的红标语,将海岛的岁末晕染得既有建设的热乎气,又有过年的欢喜劲。
规划总结会开得格外振奋。公社书记站在临时搭起的木台上,手里的搪瓷缸子映着煤油灯的光,高声念着统计数字:“这五年,咱们修通了三条环岛碎石路,渔业合作社的机帆船从3条增到12条,粮食亩产比五年前翻了近一番!”台下的渔民、工人、教师们掌声雷动,有人把裹着补丁的帽子抛向空中,喊着“好样的!”——这些数字不是纸上的铅字,是渔民们顶着台风出海作业的收获,是社员们披星戴月修水渠的成果,是全岛人攥着一股劲干出来的底气。会计室的老陈抱着账本凑过来,指着红笔圈出的总数笑:“留足明年的生产资料,还能给每家分两斤白面、半斤红糖,算给大伙的‘规划红利’!”
总结会一散,年味就彻底“活”了起来。妇女们凑在晒谷场的石桌上,揉面团、剁肉馅,海岛上的饺子馅格外特别,除了猪肉白菜,还掺了切碎的干虾米,咬开就带着海的鲜气。男人们则忙着扎灯笼,有的用晒干的竹篾编出渔船、渔网的模样,有的在糊好的宣纸上画着“渔业丰收”“五谷丰登”的图案,挂在公社大院和家家户户的门楣上,入夜后点亮,把海岛的夜空照得暖融融的。
孩子们是最雀跃的,兜里揣着大队分发的水果糖,追着扛着春联的干部跑。这些春联大多是岛上的小学老师写的,既有“三五规划结硕果”对“沧溟海岛迎新春”的应景句,也有“风调雨顺渔满舱”这样贴合渔民生活的祝福。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着刚领到的小红纸包,蹦跳着问正在贴春联的父亲:“爹,明年咱们还能添新船吗?”父亲笑着刮她的鼻子:“能!等开春,就用规划结余的钱订新船,明年过年,给你买块花布做新衣裳!”
除夕这天,码头上的机帆船都系上了红绸带,公社食堂飘出阵阵肉香。全岛人聚在大院里吃年夜饭,八仙桌上摆着红烧鱼、干贝炖萝卜、猪肉炖粉条,还有孩子们盼了一年的白面馒头。酒过三巡,老渔民李伯端着碗站起来,对着大伙高声说:“这五年苦过累过,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感谢规划给咱们指了路,也祝咱沧溟岛明年更红火!”所有人都举起碗,瓷碗碰撞的脆响、笑声、海浪声混在一起,成了沧溟岛1965年岁末最动人的旋律。
守岁时,窗外的烟花在海面上炸开,光影落在每个人脸上。大人们说着来年的生产计划,孩子们依偎在怀里数着压岁钱,海岛的夜不再清冷,规划收官的踏实与新年的期许,像炉子里的炭火,在每个人心里烧得滚
喜欢我建国了,怪谁啊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我建国了,怪谁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