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是死一般的寂静。
赵安邦书记那句“考虑到最坏的情况没有”,像一座无形的大山,通过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沉甸甸地压在了会议室里每一个人的心头。
最坏的情况?
王姐的脸色“唰”地一下,比墙壁还白。孙宇刚刚挺直的腰杆,又不受控制地塌了下去。那几位刚刚还在“挑错”中找到些许存在感的老同事,此刻也噤若寒蝉,握着笔的手,悬在半空,一动不动。
光气泄露,还不是最坏的情况吗?那什么才是?
所有人的目光,都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汇聚到了林望身上。他们看到林望握着听筒,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他们预想中的任何一丝惊惶。
“报告赵书记。”林望的声音,清晰而平稳,仿佛不是在回答一个足以决定无数人命运的问题,而是在汇报一次常规的工作调研,“我们目前制定的预案,并非基于‘单一泄露事件’模型,而是基于‘连锁失效’的最坏可能。”
“连锁失效?”赵安邦的声音里,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
“是。”林望没有丝毫停顿,脑海中那张由无数【因果线】编织成的未来之网,正以惊人的速度推演着,“我们考虑的最坏情况,不是泄露本身,而是由泄露引发的一系列次生灾害。第一,是信息黑洞。官方消息发布迟缓,谣言满天飞,导致市民大规模恐慌,这是‘人心之乱’。第二,是交通瘫痪。恐慌的市民自发驾车逃离,瞬间堵死城西所有主干道,导致消防、医疗等专业救援力量无法进入核心区域,这是‘秩序之瘫’。第三,是救援错配。一线救援人员信息不足,防护措施针对的是氯气而非光气,造成非战斗性减员,同时,伤者被送往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错失黄金救治时间,这是‘资源之耗’。”
林望每说一点,会议室里众人的脸色就白一分。
这些可怕的场景,他们连想都不敢想,林望却已经将其抽丝剥茧,条理分明地摆在了台面上。
电话那头,再次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一次的沉默,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更漫长,也更沉重。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众人甚至能听到自己因为紧张而急促的心跳声。
许久,赵安邦的声音才再次响起,去掉了所有的情绪,只剩下不容置疑的两个字。
“等着。”
电话,被干脆地挂断了。
林望缓缓将听筒放回原位,那声轻微的“咔哒”声,在死寂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转过身,面对着一群已经近乎石化的同事。
“都听到了。”林望的目光扫过全场,“我们没有时间了。”
他拿起白板笔,转身在巨大的白板上,画下了三个大圈,分别写上“人心”、“秩序”、“资源”。
“现在,我们不是在写一份报告,我们是在和死神抢时间。”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感染力,将众人从恐惧的深渊中硬生生拽了出来。
“王姐!”
“在!”王姐几乎是下意识地应道。
“你和老刘负责‘人心’。”林望指着第一个圈,“我不要任何官话、套话、空话。我要你用最直白、最能让老百姓听懂的话,写一份《告市民书》。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毒气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应该怎么防护。重点!告诉他们待在家里,用湿毛巾堵住门窗,比开车在路上堵着要安全一百倍!告诉他们,政府的救援队已经在路上,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人!记住,要像跟你家亲戚聊天一样去写!”
王姐愣住了,她看着林望那双清澈而坚定的眼睛,心中那股因恐惧而生的僵硬,仿佛被一股暖流融化了。她重重地点了点头,拉着老刘,坐到了角落的电脑前,手指开始在键盘上飞舞。
“李哥,张哥!”林望看向那几位老同事。
“哎,林科长。”李哥下意识地站直了身体。
“你们负责‘秩序’。”林望走到白板前,用笔在城西地图上画出几条红线,“这几条是进出城西的主干道,一旦堵死,神仙也进不去。你们都是云州的老人,比导航都熟。现在,立刻帮我规划出几条备用应急通道,哪怕是小路、是土路,只要能让消防车、救护车通过就行!另外,城西有哪些大型超市、学校、体育馆,可以作为临时安置点,全部给我标出来!”
这个任务,不担责,却极度考验经验和对城市的熟悉度。这正是这群“老油条”最擅长也最引以为傲的。几人对视一眼,立刻围到了地图前,开始激烈地争论起来。
“走江滨路不行,那边有个菜市场,下午肯定堵死!”
“可以从三水厂后面那条小路绕,我以前钓鱼走过,能过大车!”
那几枚[明哲保身]的标签,不知不M觉间,已经悄然变成了[投入]和[争论]。
最后,林望看向孙宇。
“孙宇,你负责‘资源’。”
“是!”孙宇的眼睛里,燃烧着火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