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人,被分成了二十个队伍,每队二百五十人左右。
杨小宁对这个数字特别敏感,细问才知道,原来说的五千人,实际是五千二百多人。
每个队伍也不是真的就二百五十人。
架起了二十口大锅,那锅是真的大,完全就是杀猪锅,也不知道常伯是啥时候令人打造的。
锅里煮着食物,杨小宁看了一眼就骂骂咧咧。
这帮王八蛋,做饭的手艺果然没有让杨小宁失望。
只见锅里粟米和糙米混合着煮,夹杂着剁碎的茄子。
这些杨小宁倒是能接受,真正接受不了的是这帮王八蛋一锅饭里倒进去了麻将块大的四五十斤猪肉。
哪有这么做饭的呀,真是的,厨子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
再看受灾的百姓们,一个个安安静静在锅前排着队,手里都拿着碗筷。
还行,逃荒都拿着吃饭的家当。
但是,这站在大太阳底下也不是个事,杨小宁让他们去墙根底下或大树底下乘凉,饭好了叫他们。
所有百姓无动于衷。
好吧,杨小宁让人送来了凉水,最起码多喝水别中暑了。
所有人都浅尝辄止,一问才知道,要把肚子留着吃饭呢。
气的杨小宁大骂一群刁民。
孙郎中毫无形象的瘫坐在地上给排着队的百姓们号脉。
他后悔啊,后悔的捶胸顿足。
早知道昨日就不坑杨小宁五十两银子了,不对,药童带回去了五百两呢。
今日,刚坐在药铺和掌柜的闲来无事吹牛呢,就被杨军一把薅到了马车里。
然后就来到了这里给受灾百姓检查身体。
掌柜的也被王府的侍卫押着,将药铺所有的药材打包拉了过来。
上百的百姓生了病,他们顾不得等吃饭,先来排队看病。
孙郎中知道,等所有百姓吃饱了,才是他绝望的开始,这些人都要看看自己身体怎么样的。
毕竟,不花钱就能检查身体的机会可真的不多。
景帝李彻到来的时候,杨小宁已经回了院子,他得让酒坊专门酿制一些米酒来蒸馏两遍,杨小宁觉得高度米酒才是泡虎骨酒喝虎鞭酒的绝配。
还有那虎皮,必须让来福硝制好了,然后再专门定制个大椅子。
电视上土匪头子坐的虎皮大椅子可是让杨小宁垂涎已久的。
等过足了瘾,冬天时候就铺床上,绝对的软和。
景帝李彻看到的就是一大群百姓正在排队打饭,打到饭的百姓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蹲在地上狼吞虎咽的吃着。
大部分官员都被李彻留在了远处,他只带着十几位官员走进了人群之中。
百姓们看着身着官袍的一群大人们跟在一个衣裳华丽之人身后,一个个先是往嘴里狠狠扒拉几口饭后大老远就跪了下来磕头。
他们不知道是皇帝来了,但是他们知道能走在穿官袍的人前面,肯定大有来头。
他们可不听靖王世子说的什么不能随便跪人,切,不跪等着挨鞭子吗。
万一得罪了贵人,碍了贵人的眼,他们可承担不起。
“都起来,别跪了,赶紧起来吃饭吧。”李彻大声喊道。
徐晃和几位陛下亲卫也都高声喊着。
官员们被李彻打发走了,他身边除了徐晃和八个亲卫,围的人倒是不多了。
问了几名百姓,李彻知道了他们是被杨小宁叫来“打工”的。
所谓打工,就是给杨小宁建设庄子,杨小宁管他们一家老小吃食,还给发银钱。
景帝李彻心安了,这是好事啊。
心安了看着百姓们吃饭,肚子也饿了。
李彻揉着肚子对徐晃道:“去找些碗筷来,朕看着锅里饭还多,咱们也吃点。”
常伯这才迎了上来,刚刚他去安排人去城里请郎中了,安排完才知道陛下来了。
只是一个眼神,常伯就知道陛下不需要行大礼,跑到跟前还未说一句话就被徐晃扯边上:“拿些碗筷来,我们也吃点。”
常伯为难:“要不请陛下到庄子里面,重新做点,毕竟这是军中做饭手艺,有点糙。”
景帝听见了,咳嗽一声:“百姓们能吃得,我也能吃,常管家赶紧去吧。”
连自称都变我了,常伯二话不说就让人准备碗筷去了。
然后就是陛下带着徐晃还有亲卫们蹲在地上和百姓们一起吃着大锅饭。
好吃的津津有味。
孙郎中就在边上,愁眉苦脸,一副死了娘一样的表情,看得李彻很不顺眼。
闲了个嘴问了常伯,知道了原委,李彻差点笑喷了,赶紧一口饭菜咽下去叫来了孙郎中。
在孙郎中和药铺掌柜一脸惶恐中说道:“好好干,待朕回去了给你们写个匾送你们药铺去。”
孙郎中和掌柜不知道眼前之人是景帝,但能让一群官员走后面的肯定是大人物。
现在景帝一句话,差点吓坏了两人,才知道眼前之人是皇帝。
免不了一番磕头谢恩,然后,二人一改颓废,兴高采烈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