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这样的事瞒不住,更何况黄不凡如今还是沂溪公社的名人。当然,黄不凡和蒋小珍也没想着瞒,早点将关系公之于众,也能早点和大家熟悉。
卫生院的气氛总算好起来了,前有黄不凡和梁晓燕的“桃色纠纷”,后有高俊人的外调,总算在这场婚事中慢慢消退。
因为原本就没有什么纠葛,现在院长大人有了夫人,梁晓燕才算彻底恢复,和同事之间的交流也没什么,甚至和黄不凡打招呼也大大方方了,这正是黄不凡希望看到的。
而蒋小珍和美娟三姐弟的相处,一如黄不凡前世所经历的那样,美兵和美芳很快就被蒋小珍哄得亲密无间,就是美娟隐隐保持着距离。
蒋小珍私底下和黄不凡说过担心,担心自己将来和孩子处不好,会不会影响家里的稳定?
黄不凡安慰她说:丫头都十来岁了,因为她亲娘身体不好的缘故,她从小就比较敏感。你也不要急于求成,真心待人总能打动人心,我相信你。
黄不凡的话,让蒋小珍彻底放心,两人的关系飞速升温,就等着办完喜事成真正的一家人了。
这个年代结婚,领不领证倒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要摆酒告诉别人。就算是二婚,一般也会请近亲还有大队的领导吃顿饭,这样才算两口子。
虽然不是大肆操办,但两个当事人自己还是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黄不凡知道蒋小珍的底细,问她婚后有什么打算没有?是当个家庭主妇,和其他妇女一起在生产队出工呢,还是想做点其他方面的事?
蒋小珍也不瞒着:我家里条件并不好,父母却送我上了高中,从我上学的第一天开始,最佩服的就是老师……
蒋小珍说得比较委婉,既说出了自己的希望,也不至于让黄不凡为难。
毕竟,丈夫也只是个卫生院的院长,想要让自己当老师很有难度。直接说出来的话,做不到就让他难堪了。
黄不凡也没有直接答应,但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黄玉明出差终于回来了,拉回来两万棵无核蜜桔树苗,特意在公社停了车,兴奋地来卫生院找黄不凡。
没想到自己出门才十几天,大哥竟然给自己找了个大嫂,措手不及的情况下,黄玉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幸好蒋小珍虽然比黄玉明还小,但受过煎熬的人心里更坦然一些,很热情地招待着黄玉明。
黄不凡和弟弟聊了一阵,得知他已经在当地请教好了怎么种、怎么管理的经验,还都记在本子上回来,也就放心不少。
不过,黄不凡还没等他歇口气,就给安排了下一步的事:
赶在秋天河里的水位不高,把乡亲们分两拨,一拨人抓紧上山把桔苗栽下去,一拨人去改造水碾,争取在年前把大米厂和油榨坊搞起来。
黄玉明从部队郁闷而回,曾经很有点消沉。没想到回到老家之后,接二连三做了几件顺畅的事。
在他的主持下,黄家湾大队新增了两百来亩水田;
然后又有高小鹰的藕煤厂挂靠过来,两个月就收了小一千块钱分红;
这一回的桔园也非常顺利,部队的老领导支持了他两万棵桔苗,还派了车送来了老家,几乎可以说一分钱也没花。
黄玉明却清楚,这几件事进展都这么顺利,都离不开大哥的支持。就说黄不凡出力最小的桔园吧,不也是在他的指点下才这么顺利的吗。
所以,黄不凡说的这几件事,黄玉明都没有任何犹豫,直接就说会马上动手。
如今的黄家湾大队,虽然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可气氛已经完全不同往日。
就只说高小鹰挂靠来的煤厂,到年底就能上交两千块钱利润。
黄家湾大队六百多人,按人头也能分到三块多钱,顶得上种五六十亩水田的产出了。
黄玉明心里甚至很想知道,两年多之后,等这两百多亩桔园摘果,两百多亩新开田也出了粮,黄家湾大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所以,此时的黄玉明完全是踌躇满志,恨不得白天晚上不睡觉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看着二弟走路带风地离开卫生院回家,黄不凡转头对蒋小珍说:老二就是这样的人,你可别怪他。等他习惯了,不会不尊敬你的。
按照富桥一带的风俗,新嫂子进门,小叔子可是要磕头的,黄玉明刚才连“嫂子”都没叫出口呢。
蒋小珍倒是很坦然:他虽然要叫我大嫂,可年龄比我还大几岁呢,一时半会叫不出口也情有可原。
关于蒋小珍和几个弟弟妹妹之间的关系,黄不凡并不是很在意。
在前世,她们叔嫂妯娌之间相处得都很融洽。黄不凡在意的,还是在蒋小珍和美娟身上。
到了下午,蒋小珍说要回家一趟,黄不凡便主动要开车送她回去:你和家里人忌讳这个白车不?如果不忌讳,那你就不用那么辛苦。
蒋小珍笑着说:我倒无所谓,你不是说生死都有命的么,坐个车就能让人生病?只是爹娘都有点古板,只怕他们心里有什么想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