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晚,沂溪公社灯火通明,常阳地委和华安县委的领导先后赶到,雷老亲自主持会议。
会议宣布了决定,将南方军区所属的一家工厂搬迁到沂溪公社的香草溪。就在原来的旧兵工厂废墟上重建,要求在73年元旦前完成所有建设任务。
虽然建设任务由军方自己执行,但富桥区、华安县乃至常阳地区和南湘省,都要尽最大可能配合,做好保障工作。
会议直到凌晨才结束,黄不凡当然不够资格参加,但也一直等在家里。
散会后,雷老还真的过来和他告别,他要连夜赶回潭州,转乘飞机去京城参加会议。
送走雷老的车,因为常阳地委明天会继续召开会议,会议地址又选在沂溪公社。于是,雷同军这个军分区司令留了下来,他也不客气,让黄不凡给自己安排住宿。
刚好美娟去了雷阿姨家,她的房间暂时空在那里,黄不凡就把雷同军安排住下。
夜深了,两人也不能再说什么,稍微聊了几句就各自回房休息。
第二天,常阳地区几个部门的干部们陆续赶到,刚好省道常(阳)富(桥)段扩建工程也需要总结,沿途旧安县也来了不少人。
沂溪公社的人,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可这一年多来,随随着卫生院的发展,这样的事多了起来,似乎也开始习惯了。
地委毛书记要求,要趁香草机械厂搬入的契机,加速常富公路的工程进度,不能耽搁了国防建设。
黄玉明也被通知来参加会议,这几个月来,黄家湾大队名声鹊起。
集体有了一台货车,还有一台拖拉机,不光本大队的生产进度更快,其他大队有什么需要运输的,找上门来还得排队。
黄玉明听取了大哥的建议,其他大队的请求,他从来不会推辞,还主动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路。
比如紧靠着黄家湾的焦容大队,黄玉明就建议他们跟着买台拖拉机,同时也跟着黄家湾大队的茶厂搞加工。
人就是这样,只要尝到了甜头,什么事都好说。焦容大队的拖拉机买回来,运输任务根本干不完,茶园里的茶叶也有了销路。
这样一来,其他几个大队也“眼红”了,那些支书也经常向黄玉明请教取经呢。
不管什么时候,能干的人就是能受别人关注。黄玉明就是这样,几个月下来,已经成了朱书记面前的红人了,虽然还只是一个大队的支书,却经常被请来商量事情。
常富公路的修建,加上香草溪里的工厂建设,可以预见的是,黄玉明手头的两台车,都有不小的运输任务,所以才被朱书记通知前来开会。
如今的黄玉明还真有种分身乏术的感觉,两台车虽然有专职的司机开着,可到底需要自己掌控全局。
大队的茶厂刚开业,选择了做中高层次的绿茶,而不是富桥一带见怪不怪的那种土茶。从原料到加工手艺再到如何去卖,都需要黄玉明操心坐镇。
同时还有和高小鹰合伙搞的藕煤厂,大队集体的打米厂和油榨坊,以及两百多亩的无核蜜桔。
这么多条线,最终全部汇总到黄玉明的手里,除了藕煤厂不需要他操大心之外,其他的都得多留个神,你说能不累不忙吗?
但即使如此,黄玉明也是乐此不疲,从来没有埋怨。
年前主动退下去的威伯也经常夸他:玉明是我们黄家湾大队的顶梁柱,有他带着乡亲们,我们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
动员会上,毛书记首先通报了常富公路的进展,因为前一个月的大雨,工程进度有很大的滞后。
马上又是双抢时节,但地委县委相信大家,一定能两手抓两手都可以硬。既能保证粮食生产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把滞后的进度赶上去,在年底竣工保证通车。
一番动员下来,来参会的人群情激昂,恨不得立即就投入到现场去干活。
黄不凡中途请假回了卫生院,因为黄德志过来叫他,院里来了一个外地病人,需要院长去主持会诊。
毛书记很理解医生的工作,大方地让他快点过去。黄不凡回到卫生院这边,发现病人竟然是从旧安县送过来的。
病人的儿子说,是旧安县医院陈院长介绍他们来的。
他的父亲今年53岁,以前经常会腰痛,自以为是民间常说的“风湿”,吃过一些中药,有时候有效有时候根本没用。
但前几天,父亲的腰突然像断了一样的剧痛,别说弯腰活动,就连走路都痛得冷汗直冒。
去了旧安县医院,打了几天针也吃了药,一点好转也没有。还是陈院长介绍,说沂溪卫生院的黄医生针灸通神,不如送到他那里去看看,这就过来了。
病人是个普通的群众,对这样的病人,黄不凡更多一些同情心,顾不上感慨,赶紧给他检查。
先是询问病人的起因,同时观察病人的气色面貌,最后诊查了病人的舌脉,悄悄运起透视眼扫视了病人的腰部。
病人脸色发青,脉象沉细舌苔白腻。加上扫视腰部的结果,没有发现什么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黄不凡心里有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