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三点左右了,黄不凡又去找了几个省城来的年轻。
黎老已经把他们的组织关系转到了华安,年轻人已经正式上班。
凭着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这两年来在黎老身边学到的临证经验,他们很快就展现出了高超的诊疗水平。
更难得的是,他们都知道自己身份特殊,一直都表现得很低调。几个人基本不怎么出卫生院,有时间就凑在一个专门的房间里搞研究。
这也是黎老的要求,黄不凡给他们安排了一间清静的房子,富桥这里山上的中草药丰富,对于研究中药来说也很不错。
当然,目前还没有什么设备,几个年轻人主要做的,还是一些中草药的分布、生长习性方面的调查。
他们也算“同是天涯沦落人”,加上还是同学,彼此之间相当融洽。
刘伟方是六个人里毫无疑问的老大,小罗,叫罗小平,虽然年龄最小,却是六个人里最有才华的一个。
简单询问了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也算是领导关心嘛。
得知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黄不凡又去了门诊部,和黄德志商议下下一步的安排。
突然想起和龚局长打的那个赌,马上对黄德志说:“你去把小龚叫来,我有点事差点忘了。”
小龚很快就来了,黄不凡笑嘻嘻地说:“小龚,我首先向你检讨,这段时间忙晕了,忘了一件大事。
听说你女友在县医院超声室,你去一趟县城,我给你三天假。看能不能说动她愿意来我们这里。
只要她愿意来,你就带着她去找龚局长,你就可以带她过来上班。”
黄不凡还不忘说笑:“虽然年轻人以事业为重,古人不是说“成家立业”么,先成家才能立业嘛。
尤其我们当医生的,后方安定才能心无旁骛,你有没有信心说动她?”
小龚喜出望外:“只要县医院同意放人,她随时可以过来。”
小龚答应明早出发,黄不凡回到家,两个小的已经回家了。便对蒋小珍说:“小珍,要不我们今天回家一趟?”
美兵美芳更是雀跃,蒋小珍每天窝在家里也无聊,于是说走就走。
还是老规矩,先进了李大娘家,和老人聊了一阵,把两斤面条送给她。李大娘很高兴,拉着蒋小珍反复叮嘱。
出来后又回了自己家,先去老宅在母亲跟前聊了一阵。玉蓉的嫁妆基本准备齐全,家俬还在散漆味。
算了一下,还有不到二十天就是玉蓉的好日子。又问了她还有什么想要的没有,玉蓉很体贴大哥大嫂:
“大嫂,这么多东西我已经很满足了,不需要再加啦。但是三个小的一直跟着我,突然隔这么远实在舍不得呢。”
母子兄妹一家人聊了一阵才回到自己家,今年下半年来,高小鹰在家里的日子太少了,房门打开就有一股气味。
幸好厨房和另外两间屋子,玉蓉隔两天就会打扫一下,还不至于有什么大变化。
黄不凡想了想:“小珍,我俩也得考虑考虑了,黄家湾这房子,一直空在这里也不是办法,怎么安排比较好呢?”
问是问了,可暂时还真没有什么好法子。
蒋小珍却说:“要不,我回来住一段时间怎么样?虽然在医院,可你儿子能在家里出生的话,不是更有意义吗?”
黄不凡想了想:“你要是认为没问题也行,我每天下了班带两个小的回来,可是白天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了。”
说话间,黄玉明从外面进来,走到门口才看到是大哥回来了:“我还以为高小鹰回来了呢,想过来喊他明天帮手做事……”
黄不凡给弟弟派了烟,蒋小珍去烧水泡茶,两兄弟聊了起来。
黄玉明很高兴地说:“朱总工真够意思,中午说好的事,今天下午就来了人,基本把主线路线敲定了。
我们大队有点基础,建个简易的变压器房,然后架通主线到那里,之后的支线和进屋线基本不要改动。
富华厂的电工说,只要我们劳力足,顶多一个星期就能亮灯。”
黄不凡很高兴:“通了高压电,不光是照明方便了生活,主要是能做更多的事呢。
什么打米机揉茶机,都可以用电来做动力,也就不用老实跑供销社买柴油了。
等大家将来都有钱了,还可以买电视机冰箱,那样子才叫生活啊。“”
黄玉明却没那么乐观:“那是何年何月的事了,电视机可能还好说,冰箱那东西,我还是在部队的时候,在师首长那里见过的……”
黄不凡也知道解释不清楚,只好打个哈哈带过去,随即还是把话题扯到了高压电上:
“老二,马上要通高压电了,你可得和大家提前开个会,主要是两个事情要提前说清楚:一是用电安全,二是电费。
以前用区里水电站的电,虽然也说过要收电费,可从来没有正儿八经交过。现在用了机械厂的高压电,电费肯定不能少也不能拖。
你想一下,人家是好心让我们搭便车,到时候还要自己贴电费进去闹不闹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