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先和蒋小珍说了一下情况。得知曾国兵跑去医院打人。蒋小珍竟然不无遗憾:
“看上去挺好的一个小伙子嘛,怎么就这么冲动呢?”
黄不凡一肚子的话不好解释,但想了一想,还是把上回朱副主任的话笼统地说了几句:
“老婆,你还记得上回高小鹰的事不?据说就是他打电话举报的……”
蒋小珍惊呆了,嘴巴张得老大,却很明白事理地没有问下去,只是点了点头:“真是为人不可貌相啊。”
黄不凡呵呵笑着说:“你其实并不笨,就是一孕傻三年啦……”
蒋小珍当然没听过这几十年后的流行语,但也知道不是什么好话,嗔怪地朝黄不凡翻了个白眼。
这件事的结果,黄不凡很清楚,不大可能受什么大的惩罚。但黄小华这根绳子,曾国兵大概率是抓不住了。
其实如果曾国兵没有这次举报,黄不凡还真不会因为前世那点破事去搞他。
这样说来,曾国兵也算是求锤得锤吧。
可事情的发展,还是有点出乎黄不凡的意料……
曾大清最嘴上说让那兔崽子在里面待几天,可毕竟是自己的儿子,黄不凡离开后,他就去了派出所。
接待他的是陈所长,很是客气地对曾大清说:
“你儿子没啥大问题,我们只是问清楚点事情而已。你先回去,他下午就能回来。”
曾大清有点不放心,陈所长还让他和曾国兵见了面。见他确实没有受什么虐待,这才忐忑地回了家。
陈所长也没有食言,到了下午,曾国兵真的回家了,而且还是派出所送回来的。
黄家湾一贯治安不错,派出所的人几乎没来过这里。见到有民警送着人回来,自然就有人围过去看热闹。
民警们也很热情,对乡亲们的疑问是有问必答。
告诉大家,曾国兵没什么事,就是瞧上了人家女青年。
可女青年瞧不上他,他吃醋了没忍住,打了人家医生而已,大家今后不要戴有色眼镜看他。
民警还说,曾国兵已经向人家医生道了歉,人家也不用他赔偿,只希望他今后别去纠缠女青年就行。
还别说,整个流程中规中矩,完全照顾到了曾大清的面子,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可“曾国兵单相思被揍”的事,马上就传遍了四里八乡。
这一下好了,曾国兵的名声算是彻底臭了。连以前和他走得近的几个小伙子,马上也对他敬而远之。
这个事情对黄不凡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他也懒得去管他了,还有太多的事等着他去做呢。
黄家湾水泥厂进展顺利,一个车间已经已经基本完工,姚厂长也开始运来机器准备安装。
农历正月二十二,常阳地区和潭州地区搞好了知青的招工手续,孙建国赵国庆等几个知青,顺利成为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的正式员工。
迟迟未归的付拥军也写了回信,说他的父亲病重,暂时实在不能离开,只希望今后还可以来回来和大家一起奋斗。
于是,吴小迪就拿到了多出来的那个名额,和孙建国等人一起,如今也成了水泥厂的骨干了。
黄玉明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开展,年后又去了潭州,买回来了一台崭新的货车和一台盘式拖拉机。
至此,黄家湾大队已经有了四辆车,说是小车队也勉强够格了。
今年,黄玉明也开始调整了战术,黄家湾的摊子越铺越大,他便尝试放手一些事情让手下的人去做。
桔园今年第一年挂果,需要细心人打理,他就安排了几个年龄稍大的去看着。
茶厂目前是个不小的项目,内举不避亲,他便安排了老三黄玉春当了副手。有高小鹰把控质量和销售,估计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增选了两个老成的年轻人学车,打米厂油榨坊加上和公社合伙开的饭店,都需要人手。
只是还要准备水泥厂需要的四五十个人手,黄家湾的劳力就分不开了。
幸好年前有黄不凡的指点,他忙里偷闲和附近几个大队支书商量好了,焦容、姚家塅、安福甚至柘木大队都很乐意派人来支援。
因为大哥“不能只知道满头干活”的提醒,黄玉明还主动找了朱书记汇报,希望书记统筹安排,支持这几个大队的发展。
朱书记自然不会把这份白送的功劳往外推,满口答应自己会全力支持。甚至还问黄玉明到:
“黄支书,你这支书把我公社书记的事也干了不少,愿不愿意多担当一点?”
这对黄玉明来说是天大的喜讯,这个年代,所有的大队支书都还是“泥腿子”,没有工资拿。
只能在大队记工分,顶多有点误工补助。在任上算是个领导,卸任就打回原形还是普通社员。
朱书记说的“多担当一点”,言外之意就是想调他去公社当干部了。这一步之遥,身份却是迥然不同的。
黄玉明也知道一口也吃不出个胖子,很是谦虚地表达了自己愿意的意思,同时也感谢了领导的栽培。这件事,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