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凡出门和黄德志几人打个招呼,自己开上车,带着马主任直接就回了黄家湾。
也没回自己家,直接去了黄家湾山的水泥厂。
从常福公路边到水泥厂的那条山路,如今已经用水泥硬化了,走起来很是平稳,不到20分钟就到了地头。
吉普车停在水泥厂院子里,即使是黄不凡也不由得非常感慨。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荒无人烟的山谷,如今却成为了机器轰鸣的工厂,真是人定胜天,伟人的话一点也不假啊。
马主任更是目瞪口呆:“黄院长,你们黄家湾现在可真了不得啊。
你们这里面我也不是没来过,我小时候,还跟我爷爷走这里进去,上山神殿烧过香呢。
那时候,这里面连树木都不是很大,现在竟然成了工厂!”
黄不凡点点头,不由得抬头看了看马主任说的山神殿。
那是一座大概有一千米高的山峰,山尖上曾经有座小庙,老一辈人都喜欢去上面烧香,黄不凡小时候也去上面偷老道士的供果吃过。
只是五十年代后期,那座庙也被拆了,里面的泥菩萨就滚下了茅草坑。在那庙的地基上,大队建了三间小屋,成了林场看山员的住处。
前世记忆中,很多年后的新世纪,人们突然又怀念起上面的小庙来,竟然花了不少力气重建,远近的人都去上面玩耍呢。
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行的,至少还得一二十年后吧。
带着马主任潮水泥厂的办公室二楼走去,黄不凡还有点纳闷,今天怎么不见一个人呢?
到了楼上才发现,二楼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水泥厂的骨干和领导都在,就连姚厂长都赫然在座。
而正在发言的人,竟然就是马主任嘴里的“二混子”高小鹰。
黄不凡也不打扰大家,带着马主任静静地站在门口。只听得高小鹰在侃侃而谈,介绍着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见闻。
高小鹰说,自己这段时间跑了几个地区,还去了京城,把黄家湾茶厂的华富高山绿茶送到了京城人的茶杯里。
由此又拓展到水泥厂,虽然目前我们的水泥不愁卖,完全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但我们也要有自己意识,早点把我们的产品、我们的品牌打出去。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我们富桥这么小的地方,就算是华安县,放在全国也就那么大点地方,水泥的使用总有个饱和的时候。
如果我们现在满足于现状,一旦附近的人不需要了,难道我们就停产?
假如我们现在就把我们的品牌打出去,外地人知道并且信任了,虽然短时间不见得能增加多少销量,但一旦他们有了大的基建任务,马上就会想起我们。
到时候,人家就会来“推”着我们往前走,不管是扩产还是质量要求,都能比别人早一步知道。
所以,我刚才和姚厂、黄支书汇报了,希望能制作一份完善的产品目录,详细地介绍我们厂的特点与优势,为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高小鹰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会议室里却鸦雀无声,不管是要姚厂长还是黄玉明,都被他的说法所震撼。
最先反应过来的到底还是姚厂长,马上就为高小鹰鼓掌:“不错,高小鹰同志的意见给我很大启发,也认为这么搞很对头。”
说完还对黄玉明开玩笑:“黄支书,我有点眼红咱们二厂有个高小鹰同志了。如果你同意,我还想请他去地区水泥厂把把脉呢。”
常阳地区水泥厂的现状,其实还是有所改观的。
虽然从黄家湾这里运原料不现实,但借鉴这边的生产经验,早一步完善配方,水泥的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姚厂长开了头,会议室里的人马上就议论来了,最后一致同意了高小鹰的提议。
散了会,大家陆续离开,会议室里只剩下姚厂长和黄玉明高小鹰三人。
黄不凡这才带着马主任走进来:“呦,今天很热闹嘛,老姚都来了。”
自从水泥二厂走上正轨后,姚厂长来这边的次数明显减少了,今天也还是黄玉明特意打电话邀请过来的呢。
黄不凡把马主任介绍给几人,只有高小鹰,刚才还滔滔不绝气势十足,马上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蔫了。
马主任完全被刚才听到的一幕所震撼了,没想到,自己一直瞧不起的二混子,竟然还成了地区水泥厂的香饽饽。
自己这是一时兴起来的,人家也没有作假的可能啊。这样一想,看着高小鹰的眼神就柔和了很多。
黄不凡这个人精马上就看出了端倪:“二混子,别人不认识马主任还情有可原,你不会连自己未来的岳老子都不认了吧……”
说得高小鹰脸上顿时红得像关公,手忙脚乱地掏出大前门来派烟:“马叔叔,请抽烟。”
马主任很大方方地接了烟:“你小子还会抽烟了么?”
高小鹰马上回答:“马叔,我可很少抽烟的。这不是您来了么,而且在外面跑,兜里的烟就肯定不能少,有备无患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