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杨光明已经安排了雷同军,这件事就不需要自己插手了,顶多到时候提前那么几天再提醒一下。
除了那些‘身外之事’外,黄不凡自己身上也有了点变化。
自从那晚做梦之后,他就一直坚持早晚吐纳。还别说,这几个月下来,自己也觉得精神充足了许多,给人行针的时候,运针手法更加行云流水了。
虽然不知道离真正的真气还有多远,但有感觉就说明方向是对的,只要坚持下去就行。
其实,黄不凡自己不知道的是,他的针气其实早就已初具雏形。要不然,曾经给弗茨等人行针时,怎么能那么顺利地通淤活血?
因为有了这个期待,也一定程度上更促使他愿意留在家里。每天在医院看看病,早晚陪着老婆孩子,多么温馨的烟火气息?
十月的南湘,天气已经有点凉了。按照通常的情况,病人会相对少一些。
但如今的沂溪医院早已声名远播,附近几个县,甚至宝庆、西庸州等几个地区每天都有病人过来。
前两天高小鹰从外地回来,特意来找黄不凡聊天,介绍这几个月来在外面跑的情况。
名义上,高小鹰已经是常阳地区第二水泥厂的业务员,但还兼着好几个职务呢。黄家湾的煤厂、茶厂、还有开在公社的联营饭店,都离不开他。
高小鹰也不客气,干脆每天住在饭店里,早晚都在和黄不凡畅谈未来。总是念叨自己被捆住了手脚,无法大干一场。
黄不凡告诉他,宝庆那边已经没事了,今后想去就去。但同时也依旧警告他,一定要低调做人,切记不要翘尾巴得罪人。
高小鹰深有体会:“大哥,这几个月来,我还真去了几个穷地方。西庸州有个叫虎山县的地方你听说过吗?
那里的人真可怜啊,但在我眼里,他们真的是守着金山讨饭吃。
他们那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橙子树,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吃,可就是没人想过要销到在地去呢?
还有那里的虎山百合,听说是最好的中药材了,可大家无非就是送去供销社换点油盐而已……
黄不凡点点头,虎山的百合和橙子,将来可是名满华夏的地理产品,如今还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同时也不得不佩服高小鹰的商业天赋,走马观花之下,一眼就看到机会。
可现在也只能安抚他稍安勿躁,可以提前认识一些那边有头脑又踏实的人,等将来有了机会,马上就能动手大干。
这天上午,高小鹰终于被黄不凡赶走了,理由是让他好好去陪陪他的小梅,也得在岳父面前表现表现。
黄不凡坐在办公室里,脑子里天马行空在想着。突然,一楼的门诊部传来好多人说话的声音,声音里还显得很焦急。
马上起身下楼,今天接诊的是罗德江正在查看病人,病人的周围围着五六个人。
病者是个五十上下的男子,脸色白得像纸一样,说话时上气不接下气,弄得人生怕他一口气就上不来一般。
旁边的人介绍,他们是从梨水县向阳公社过来的,病人从农历七月中的时候就生了病,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
这期间,看过不少医生吃了很多药,都是一点用处也没有。
如今这个样子,很多医生都不给他开药,只是交代家人好好照顾他,言外之意就是日子不多了。
可他才五十不到,实在不想就这样丢下家人。
两个儿子一个还没成家,也舍不得看着父亲就这么走。听说沂溪医院有个黄神仙,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请大队的拖拉机送了过来。
向阳公社离富桥这里有五六十里路,挨着常阳地区也不远。
病人不去常阳地区医院,却来了这里,黄不凡马上就明白,病人肯定是被地区医院的医生‘劝退’了。
罗德江诊查完了,也是满脸严肃地对家属说:“你爹几乎到了油尽灯枯的程度,用我们医生的话说,就是阳气衰微,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啊。”
病人的儿子很通情达理:“医生,您说的我都知道,但能不能请你们黄神仙出来帮我爹瞧瞧?”
罗德江很少无语:“哪有什么黄神仙,我们这里只有黄医生,却还有好几个,不知道你要请哪一个?我可以去帮你叫人。”
病人的儿子马上就回答:“就是那个在牛角塘路边有碑的黄神仙啊……”
罗德江马上明白,人家说的就是自家黄院长呢:“我知道了,那是我们黄院长,也不是你说的黄神仙,他已经来了,我请他给你爹看看。”
罗德江反复强调黄不凡不是‘神仙’,还真不是要削弱他的威信。某种程度上,这么做既是让病人家属脱离幻想,更能让医院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黄不凡不再沉默,走到病人身前,先给他诊查一遍再说。
先诊脉,还别说,罗德江的脉诊水平已经很不错了。病人脉象沉细而迟缓,确实几乎到了‘脉微欲绝’的程度。
再看舌苔和全身状态,四五十岁的壮年男子,如今全身消瘦成了皮包骨,眼神无力神志还算清楚。但说话的时候,声音低微,连续说到五六个字就要喘口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