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话让黄玉明瞬间冷静下来:这几年自己确实做出了点成绩,但认真算起来,似乎都离不开大哥的指点。
如果没有大哥,水泥厂能开的起来?谁会想到修水圳?至于茶厂煤厂高压电这些,更是无从谈起了。
听了大哥的警示,黄玉明也还是听劝的:
“大哥,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你也别多想。我也是看这里就只有我们兄弟俩么,这才有点得意忘形了,有外人在肯定不会的。”
黄不凡点点头:“书记当了一年了,有没有想过,今年搞点什么动静出来?想要走得更高,可少不了扎实的政绩哦。”
黄玉明暂时还真的没有什么好的方向,于是又把眼光看向了大哥:
“谁不佩服你的前瞻性?要不还是你点拨点拨?”
对于弟弟的请求,黄不凡倒也没啥保留的轻笑了声说道:
“以前你在大队当支书,黄家湾已经发展起来了。现在到了公社,那就要把全公社都搞起来。
当然,每个大队都有自己的困难,黄家湾的模式不能直接复制。但有一件事,我看却能通用。”
黄玉明马上来了兴趣:“快说快说,什么事情在全公社都能推动?”
黄不凡白了他一眼:“自己也要动动脑子,怎么能只等着我呢?
我的看法很简单,为什么我们富桥这里这么落后?
我看主要就是人们文化太低,大家都说文盲,只知道吃饱肚子,哪里有什么其他想法……”
看到黄玉明有点不解,黄不凡只好继续说:
“古人也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虽然说得难听,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都是知书懂礼的人,脑子就会转得更快,心里的想法也会更多。”
黄玉明有点担心:“可现在这环境,就算想教大家读书也不好搞啊……”
黄不凡恨不得敲他一下:“现在谁敢大张旗鼓让人家读书?要知道变通一下嘛。
我们可以换个方式,先教人认字,就以?农基?做教材,对外宣传就说是要大搞农业建设。要建设先得有技术,那先认认字没问题吧……”
黄玉明恍然大悟:“大哥你真妖,这不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么……”
兄弟俩哈哈大笑,随后就商议具体的实施方案了。最后就以夜校的方式,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去听。
黄不凡还特意强调,尽可能让那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多学习,特别是有中学文化的人,尽量让他们多学点。
现在还不能明说,两年之后的一声春雷,一夜之间恢复高考,千百万人走进考场。
前一世里第一次高考,整个富桥区就出了一个师专生,而且人家出去后再也没回过富桥。
沂溪公社提前两年这么暗度陈仓,到时候能有多少大学生?
到了那时候,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资源沂溪、乃至华安的腾飞,也就指日可待了。
黄玉明却有一点点不甘心:“前几年,我们搞的都是实打实看得到的事,现在搞起了务虚,会不会让人觉得我后劲不足?”
黄不凡点点头:“你想要走得更远,确实”也少不了政绩。
如果力所能及,我建议你可以把茶厂做大,在全公社甚至富桥区都铺开。
反正高小鹰已经打开了京城的销路,只要产得出来就不怕卖不出去。
黄不凡明白,现在搞茶厂,社员们拿不到太多的现金,顶多就是工分工价高点,逢年过节多分点粮油肉而已。主要大头还是保留在各个集体。
但这也有个好处,能给集体快速积累资本,等到春风吹来,集中精力办大事的好处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黄玉明很高兴:“好,今年我就亲自来抓这两件事。夜校的事好办,开个头就交给各个大队的学校,只要定期去过问一下就行。
搞茶厂的事,我还得去和二混子商量商量……”
聊到高兴时,赵国庆来了,客气地给黄书记拜了年,大概汇报了去年的成绩,也简单说了今年的安排。
大概就是,特种水泥现在已经稳定生产,就是牛角塘电站的事没了下文,要不然还要再扩建一个专用车间。
黄玉明办事雷厉风行:“这个你不用担心,技术过得硬了就上马生产线,有了好姑娘还怕找不到婆家?
至于设备的事,你们打个报告,一份交给姚主任,一份给我,我去县里跑一跑。”
姚厂长去年彻底卸任了水泥厂厂长,全职当地区建委主任去了。二厂的扩产报告,在他那里应该不会有阻力。
县里有闫书记这帮老领导在,问题也不大,唯一不确定的就只有地委朱书记那里了。
黄不凡不是特别担心,这一年来,自己和朱书记打交道不多,但清晰地感受到,华安、沂溪公社这边的大事,朱书记貌似也没打压过。
加上毛书记曾经说的那番话,黄不凡心想,难道朱书记也看透了那点奥妙?班子里争夺话语权,只要你不影响地方的大势,上级眼里或许并不会太过问?
明白了这一点,黄不凡也说了几句鼓气的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