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新闻里公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后,所有的知青都进入了一个‘亢奋’的状态。
有黄不凡的提前布局,加上上黄玉明在县里的支持,华安县的青年们比其他地方的人就要幸福太多。
主要就是复习资料上,华安教育局印刷厂提前了一个月开始印刷,县内的青年们足可以人手一套,而且还是成本价供应。
外地的人就没那么好运了,据说,潭州的青年学生们,有的甚至跑去京城去‘淘’资料呢。
很多地方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尽量找有资料的人手抄。
华安教育印刷厂的梁厂长笑得合不拢嘴,这么多年了,他第一次扬眉吐气。到处都有人打电话找他要货,价格方面绝无二话。
短短的一个月,印刷厂挣的钱比前几年的总和还要多。印刷厂厂长经常往黄玉明办公室跑,请示下阶段该怎么做。
黄玉明没有隐瞒,只好把大哥推出来:“老梁,我建议你去和我大哥聊聊,这一次还是他的提议,幸好你也没有打折扣,才有今天的局面。”
沂溪医院黄神仙大名在外,梁成刚一点也不奇怪。于是在黄玉明的牵线下,梁成刚也到了沂溪医院,说是要当面请教黄不凡。
多个朋友多条路,黄不凡也没有藏着掖着,热情接待了梁厂长。
有意无意地提醒他,可以马上着手编写新的更全面的复习资料,为来年、为今后的高考做准备。
正式报名的消息来得很快,一个星期后,10月27号,华安县教委正式接受报名,报名点就设在教育局。
县委安排黄玉明统筹对应高考事宜,全县的知青学生竟然有三千多人报名,这个数字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报名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年龄小于30岁,不管婚否,也不管家庭出身成份都可以。
在黄不凡的督促下,蒋小珍也忐忑地去了县里报名,看到有不少和自己一样带着孩子的人,她才稍微安心。
正式考试的日期定在12月17日,整整还有50天时间。
黄不凡和蒋小珍商量,让她和王校长说一声,暂时不去代课了,安心在家全力复习冲刺。
蒋小珍还是有点保守,要坚持就在学校。说这样还能给自己留条后路,万一没考上,不但不会丢掉眼前的工作,面子上也没那么丢人。
黄不凡知道妻子的性格,不好多说。其实以他如今的能力,就算蒋小珍不去考大学,用不了几年,这个代课老师绝对也可以转正。
水泥厂知青以赵国庆为首,把手头的工作暂时交给了自己的副手,他们六个统一在会议室全职集中搞复习。
沂溪医院有黄小华报了名,不用她申请,黄不凡就安排她暂时不用上班,安安心心在家复习。
她羡慕孙建国等人的学习环境,竟然和黄伟燕商量了一阵,两人也跑去和大家搭伙复习了。
说起来,最辛苦的还是蒋小珍,白天要上课,还要监督美文。
另外多少还要操心一下美兵美芳,真正搞复习的时间就只有晚上,每天都要一两点才能睡觉。
黄家今年有三个人参加高考,蒋小珍和美娟母女,加上黄耀庭的女儿黄伟燕,甚至连杨小强似乎也和黄不凡有关。
黄不凡却没见到多少紧张,每天依旧在医院到处巡查,还尽可能把家务做完,给妻子腾出多点时间。
隔三差五还要跑一趟潭州,这样关键的时刻,自己的女儿也不能忽视。
美娟和杨小强的状态非常不错,两人的目标都非常清晰,美娟似乎胜券在握,完全看不到明显的紧张。
杨小强虽然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但好在他有“退路”,考得上固然最好,没考上他自认为也可以去干自己喜欢的事。
越是紧张,时间似乎过得越快,一转眼就到了十二月十六号。
黄不凡把美文留在家里,这个“飞天猴子”这一次表现极佳,一点也没有拖妈妈的后腿,临走前还挥手给妈妈鼓气:“妈妈加油,你是最棒的……”
还别说,自己儿子说的话,竟然成了蒋小珍心里最大的动力,心中不由得又多了几分底气。
如今的黄不凡有条件,也就不用去挤招待所,夫妻俩直接住到了黄玉明家。
第一天上午考的政治,考完出来,蒋小珍无惊无险,自认为足可以及格。黄不凡呵呵笑着安慰她,你能及格就打败了大多数人,还有什么紧张的?
开玩笑,考试前十来天,黄不凡就把蒋小珍和美娟、杨小强三个集合到了一起,专门给他们‘猜题’。
政治题虽然记忆不大,可主要的方向不会错,复习起来更有专门的目的性。
最主要的是语文,黄不凡给她们准备了三个作文题目,要求三人按照题目试写。
黄不凡反复给她们修改,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其他学科不懂,学中医的人,语文水平肯定比你们高。
这话似乎很有道理,蒋小珍都知道丈夫经常抱着那些竖版书看,语文应该不会太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