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时正二刻,林海的奶奶王氏扛着一捆柴火,气喘吁吁的走进院子里。
正在给林正华打下手的林海见状,赶忙放下手中的藤条,朝着王氏迎了上去,伸手想要接过王氏肩膀上的柴火:“阿奶,把柴火给我吧”。
王氏微微躲闪了一下,对林海说道:“乖孙,离远点,小心树枝扎到你了,阿奶把柴火送进厨房里就行”。
别看林海现在虚岁已经十四岁了,在王氏眼中自己的宝贝孙子还跟刚刚蹒跚学步时差不多,生怕磕着碰着他了。
像担柴火这种事,王氏是不可能让林海插手的,万一被树枝扎伤了怎么办,万一把自家宝贝大孙子毁容了怎么办!
王氏尽管已经很累,但还是没让林海接过柴火,自顾自的担着柴火走进厨房。
紧接着林海的娘亲赵氏,也担着两捆柴火走进院子里,林海见状正要上前帮忙。
赵氏对林海摆了摆手说道:“不用你搭手,离阿娘远点,别被树枝扎到了”。
赵氏对自家宝贝儿子的疼爱程度,丝毫不亚于婆婆王氏半分。
自从赵氏生了林海后,她在林家的地位那真的是直线上升。
大嫂张氏和二嫂刘氏两人平时还会有些明争暗斗,但是跟赵氏说话的时候,都会尽可能的赔着笑脸。
妯娌不和那是人之常情,在赵氏这里却根本不会出现。
母凭子贵,赵氏有林海这个儿子在,她在家里的地位仅次于公公婆婆。
尤其是在林海十一岁就考上童生后,赵氏在村子里都是昂首挺胸,跟她交好的妇女哪个不是赔着笑脸跟她聊天。
尽管赵氏担着两捆柴走了七八里山路早已累得不行,可看到自己宝贝儿子林海后,顿时又觉得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自己担着两捆柴放在院子角落的柴火垛上。
林海一溜烟的跑进堂屋,倒了两杯茶跟冷凉的白开水兑了一下,端给王氏和赵氏。
“阿奶,阿娘辛苦啦,喝点水吧,正好喝,不烫”。
王氏用手绢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开心的接过茶水夸赞道:“还是我大孙子孝顺,比你爹强多啦。
你爹小时候看到我干活回来,也不知道给我倒杯水,一天到晚就跟个街溜子似的到处流荡”。
王氏在夸奖林海的时候,还不忘了踩自己三儿子一脚。
这时林清平担着四五捆柴走进院子里,恰巧听到自家老娘又在埋汰自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嘴里嚷嚷道:“娘,您又在背后说我坏话啦!您就是偏心”。
王氏笑着说道:“谁让你小时候不听话,一天到晚就知道惹事,你看看海子多乖,哪像你小时候皮的要死”。
林清平把柴火码在院子角落的柴火垛上说道:“您跟俺爹就是偏心,我小时候干活慢点都会挨顿揍。
您再看看海子,都这么大啦,连捆柴火您都不舍得让他搬,再这么宠下去,早晚让您养成街溜子”。
正在编藤壶的林正华闻言眼睛一瞪,冲着林清平骂道:“混账东西,胡说什么?再胡说八道,信不信老子揍死你”。
林正华最不爱听有人说自己宝贝孙子不好,哪怕是自己儿子说也不行。
“海子明明是聪明伶俐知书达理的好娃娃,哪像你这个混账玩意,从小就不学好,大字不识一个,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字。
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东西。下次再让老子听到你说海子这不行那不行,老子扒了你的皮”。
林清平被骂的缩了缩脖子,但也没放在心上,他从小就被老爹打骂惯了,早已习以为常。
听到儿子被骂,王氏心里很不舒服,冲林正华瞪了一眼,然后对林清平说道:“老三,歇够了吧,歇够了就赶紧去迎迎荷妮、兰妮她们”。
林清平不情愿的说道:“娘,我这刚进家里,还没喘两口气呢,您让我喝口水再去行不行”!
林海立刻端了一杯茶送到林清平面前,说道:“爹,喝茶,正好不烫”。
林清平接过茶,冲林海哼哼了一下,翻着白眼说道:“你可真是你爹的好儿子”。
说完,林清平一口喝完茶水,把杯子往林海手里一塞说道:“继续当你的乖孙子吧,你爹我给你当孙子”。
林正华听到林清平不着四六的话,正要开口骂人,林清平已经脚底抹油跑了出去。
林正华扭头对坐在院子里休息的王氏抱怨道:“你看看你生了个什么玩意,儿子都这么大了,还这么不着调”。
王氏冲林正华翻了个白眼说道:“我生的什么玩意你自己不知道啊!有什么爹就有什么儿”。
说完,王氏笑呵呵的对林海招了招手说道:“海子,来,给阿奶捶捶肩,阿奶肩膀疼”。
“哎,好嘞”,林海应和着,快步跑王氏身后,给王氏捶肩捏背。
赵氏顾不上休息,已经在厨房里忙活着准备晚饭。
王氏享受了一会林海的按摩服务,就站起身来说道:“好啦,大孙子,你去给你阿爷帮忙吧,阿奶去烧火做饭,你阿娘一个人忙不过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