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老祖留下的笔记里,以春秋笔法记载了林家整个家族逃亡的全过程。
开泰五十六年,天下大乱,雍州王家叛乱,屠三府二十四县,浮尸千里,血流成河,林家不肖子孙抛家舍业入翼州避难。
永安二年,翼州大乱,十室九空,全族余一千三百七十四口,再次抛家舍业,入兖州避难。
泰康三年,哀帝驾崩,天下再次大乱,林家被迫抛弃家业举家入青州避难,时余族人两百六十五口,余者皆亡。
武定元年,天下初定,林家余子六口,有豪强欲强霸林家家产,林家不敌,遂舍弃家业入虎啸岭避难。
笔记记录到这里就没了,却也足以看出林家当年的一番惨淡景象。
原本拥有上千口人的林家,最终死的只剩下六口人,差点被灭门。
也就是大离皇朝建国以来,天下重归太平,没了大规模战乱。
所以林氏族人才得以在虎啸岭休养生息,不然说不准早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林清树身为村正,又是林家的领头人,看完林家老祖的笔记后,又岂能不心生忧虑。
万一大离皇朝也跟前朝一样天下大乱,林氏族人又该如何应对?
现在林海有出息了,林清树自然想让他带领着林家儿郎们一起出去奋斗。
将来就算真的再次天下大乱了,林家至少还有自保之力。
要是林家儿郎们足够出息,说不定还能在外面打下一片家业,以慰祖宗在天之灵。
对林清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子孙有出息,能够光宗耀祖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才拼命鼓动着族里的年轻人,跟着林海一起出去闯荡。
以前林清树之所以没有鼓动族里的年轻人出去打拼,那是因为林家没有贵人扶持,他也怕族里的年轻人出去了会吃亏。
现在不一样了,林海当了大官,自然可以提携族人。
族里的年轻人有了林海这个贵人扶持,说不准真能有几个可以混出名堂来。
这个机会要是抓不住,林清树感觉自己死了都无颜去面对老祖宗。
接下来的几天,林清树没干别的,而是挨家挨户去给被林海选中的年轻人家里唠嗑,给他们家人做思想工作。
其实不用林清树主动上门劝说,这些年轻人回到家里把情况跟家人一说,他们家人就没有不同意的。
大家都把林海当成了贵人,一个可以放心托付性命的族人,也是一个可以带领全族一起发达的大官。
这样一个可以逆天改命的机会摆在眼前,不同意的那才是傻子呢!
于是林海家里很快就变得门庭若市起来,上门攀交情的族人络绎不绝。
这时候王氏再怎么跟人显摆,别人也都是洗耳恭听,绝不打断老太太的显摆,时常满脸笑容的恭维着老太太。
不过这次林海也没再参与其中,第二天他就跟着自家爹娘出山去看姥姥姥爷去了。
为了震慑宵小,林海出山前特意穿上护身铠甲,骑着龙鳞马威风凛凛的护卫在自家爹娘驾驶的牛车旁。
狗蛋听说林海一家要去看姥姥姥爷,他也想跟着一起回家看看。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
虽说原来的家过的很穷,日子也是过的朝不保夕,吃了上顿没下顿。
可不管怎么说,那也是家,是狗蛋从小到大生活过的家。
林海原本是不想带上狗蛋的,可架不住狗蛋的连连哀求,只得点头同意带他一起去。
牛车咯吱咯吱的行走在乡间小道上,放眼望去一片荒芜。
因干旱而变得硬实的地面,也被零下十几度的低温给冻的龟裂开来。
凛冽的寒风吹过,卷起漫天尘土。
今年虎啸岭种植的庄稼减产了四成左右,有林海之前狩猎到的野猪打底,村里人的日子还能勉强熬过去。
可山外面就不行了,这里的人完全靠天吃饭,老天爷不下雨导致青石县大部分农田大规模减产,甚至是绝收。
乡绅地主家里有余粮,支撑个两三年没什么问题。
那些少地或者是无地的佃农,日子可就过的要多凄惨就有多凄惨了!
一路行来,道路两侧偶尔就会遇到那么一两具白骨,不用猜也知道这都是饿死的。
望着这些无人认领的尸骨,林海心有不忍,随手在路边挖个坑把他们埋了,以免他们曝尸荒野,死了也不得安宁。
一路走一路埋,出山后一个多时辰的路程,林海埋了七八十具尸骨。
等赶到赵家村的时候,村头早已没了以往小孩子嬉笑打闹的场面,整个村子一片死寂。
赵氏双手死死握着车帮,满是慌张的眼睛四下里张望着,想要寻到一个还能喘气的人,跟他们问问自家爹娘的近况。
林海放出神识笼罩在整个村子上空,通过神识发现整个赵家村已经全部死绝了。
不要说人了,就算是藏在土里的老鼠也没剩下几只活的。
姥姥姥爷家更是一片死寂,屋里好像已经很久没有人活动过的迹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