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作为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人,自然知道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的道理。
天北府现在要啥没啥,啥啥都缺,不管是丹药还是法器啥的,都需要从外面买才行。
万一以后跟周边府县起了冲突,人家把天北府的商路一断,天北府就只能等着喝西北风了。
所以培养自己的炼丹师、炼器师、阵法师、灵植师,就是眼下最紧要的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大投入才有大回报,一旦天北府能够培养出来自己的炼丹师、炼器师、锻造师、阵法师、灵植师这些技术型人才。
往后天北府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从其他府县赚取天量财富,天北府也会越来越强盛。
当然了,想要培养这些技术型人才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需要长久谋划才行,时间线会拉的非常长。
好在修士寿元都很长,林海接下来至少还有四百多年的寿元,完全耗得起。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选拔人才,想要培养炼丹师、炼器师之类的技术型人才,首先就得要有充足的储备人才可供挑选才行。
天佑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对于整个天北府而言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天北府各府县突然下发通知,要求天北府所有登记在册的本府籍贯户主。
凡家中有年满五岁至十三岁孩童,不论男女,必须送往各县学堂读书。
每名入县学堂读书孩童,衣食住行读书所需一应开销全免,官府每年还额外补助二两白银与其家属。
凡有户主瞒报或者不送家中适龄儿童入县学读书者,戴枷游街三日,罚银十两以儆效尤。
其实天底下的百姓都知道读书好,读书能识字、能算账。
但凡能在学堂学到一点本事,都能到县上或者府上谋得一个好差事,每月都有工钱拿。
总比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还填不饱肚子要强吧!
可惜读书费钱啊!
先不说每年五两银子起步的束修,就说把孩子送到学堂后,孩子读书习字所需笔墨纸砚怎么办?
大离皇朝各大世家门阀有意阻挠文化传播,把笔墨纸砚这种本就稀松平常的东西,给整成了只有世家子弟才能消费的起的奢侈品。
一张习字所需普通纸张,动辄就是几百文钱起步,稍微好点的更是要用银子计价。
这种开销,老百姓又怎么能承担的起,老百姓家的孩子又怎么能读得起书!
所以老百姓的孩子,只能世世代代在泥土里刨食,用自己的辛苦劳作供养高高在上的世家门阀。
通过这种最简单的垄断知识传播的手段,门阀士族就可以一直高枕无忧下去。
门阀士族的子孙后代永远都是门阀士族,老百姓的子孙后代永远都是老百姓。
老百姓向上攀爬的通道,早已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给封死了,只有少数幸运儿可以侥幸从某条缝隙里钻过去。
等这些幸运儿钻过缝隙功成名就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转身把自己钻过来的缝隙给死死封住。
因为他们现在也成了新的门阀士族,他们也想自己的子孙后代世代荣华富贵。
为了自己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就只能继续苦一苦老百姓的子孙后代了。
读书习字和修行对于老百姓而言,那都是贵人才能做的事,老百姓只配在地里辛苦刨食。
所以天北府老百姓在得知官府将要广开学堂,让孩子免费读书的消息后,个个欣喜若狂。
家里有符合官府要求的适龄儿童,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被送去县学学堂了。
当然了,在这个世界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很严重,被主动送入学堂读书的多是男孩,女孩子少之又少。
哪怕官府已经在告示里明确表示,凡适龄儿童不论男女,只要送入学堂读书,就有二两银子的补助。
可这些老百姓就是不愿意容自家闺女去学堂读书,他们下意识的认为生的闺女都是外姓人,早晚要嫁出去。
女孩子家家的读不读书的无所谓,还不如留她在家里多干几年活呢!
家里的孩子要是都送去读书了,家里的琐碎的活谁来干?家里缺少了可供随意使唤的丫头,总是有些不得劲。
所以多数女孩子只能继续留在家里任由爹娘随意驱使,即使她们想去学堂读书,爹娘不同意,她们也没办法。
对此情况,天北府发出一道严令。
凡不遵守府衙律令,各县村百姓不送族中女童入县学读书者,其族中男童不得入县学读书。
另罚其家族族长或族老戴枷游街三日,罚银百两以儆效尤。
这条严令一出,县学学堂收到的女童数量暴增了几十倍。
你不送家里的女娃娃去县学读书,官府也不跟你较劲,直接收拾你们家族的族长和族老。
你们家族族长、族老戴枷游街丢了老脸,不往死里收拾你这个惹祸精都是怪事了!
敢不送家里的女娃娃去县学读书,反了你了!
这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