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后的第一场透雨将创新产业园洗得葱翠欲滴。那栋挂着陨铁色铭牌的四层小楼,在雨后天青的底色中,终于迎来了不同于往日寂静的声响——不是机器的嗡鸣,而是熙攘的人语、匆忙的脚步声,以及行李箱轮子滚过光洁地面的轱辘声。
首次大规模招聘的新成员,在这一天正式报到。
前台区域一时热闹非凡。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忙碌地核对着信息,分发着门禁卡和装有公司手册的沉甸甸的信封。新人们脸上混杂着对崭新环境的憧憬、对传奇创始团队的好奇,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面对未知的忐忑。
人群中,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高瘦的年轻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叫林浩,是本次以最高待遇引入的量子计算专家,刚从海外顶尖实验室归国。他安静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随身携带的量子力学笔记的硬壳。
“感觉怎么样?”一个爽朗的声音在他身边响起。林浩转头,看到的是李壮那张带着刀疤却笑容灿烂的脸。
“李总。”林浩略显拘谨地点头,“环境很好,比我想象的……更有人文气息。”他指了指墙上悬挂的、并非商业宣传画,而是张涛挑选的几幅抽象星云图和解构主义的逻辑拓扑图。
“别叫总,叫壮哥就行!”李壮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让林浩晃了一下,“咱这儿不兴那套。待会儿带你去看给你准备的实验室,设备清单你看过了吧?还缺啥,直接跟我吼!”
林浩被这扑面而来的热情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李壮眼中毫无作伪的坦诚,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看过了,配置……非常前瞻,甚至有些激进。”
“哈哈哈,不激进怎么探索‘起源’?”李壮大笑,“老王说过,咱们这艘船,就得用最硬的钢板,烧最烈的燃料!”
另一边,苏小蕊正带着几位新加入的市场、法务和财务骨干,熟悉办公区的功能布局。她的介绍清晰、高效,没有任何冗余的寒暄。
“这里是开放式协作区,鼓励跨部门即时沟通。那边是静音电话间和专注工作舱,需要深度思考时可以使用。公司内部知识库的权限已经为各位开通,所有非涉密的技术文档、项目进展、甚至包括我们过去遭遇的一些挫折和反思,都对内部全员公开。”苏小蕊的语气平静,却在新成员心中激起波澜——如此透明度,在竞争激烈的科技公司中实属罕见。
一位从大型跨国企业跳槽而来的法务总监忍不住提问:“苏总,如此高的信息透明度,如何确保核心机密不外泄?”
苏小蕊停下脚步,看向他,目光冷静而坚定:“信任,是我们企业文化的基石之一。当然,我们会辅以完善的法律协议和技术防护。但我们相信,真正的凝聚力与创新力,源于共同的信念和目标,而非信息的封锁。如果因为惧怕泄露而故步自封,我们永远无法到达想去的地方。”
下午,全体成员大会在公司最大的阶梯会议室举行。没有华丽的舞台布置,只有洁白的墙壁和一块巨大的交互屏。王哲、李壮、张涛、苏小蕊四人并排坐在台前,与台下新旧面孔平静对视。
王哲首先起身,走到台前中央。他没有用幻灯片,只是看着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面孔。
“欢迎登船。”他的开场白简单而有力,“欢迎来到‘哲牛’,来到这艘我们称之为‘探索智能起源的方舟’。”
他简要回顾了“哲牛”从校园实验室、绝境求生到如今立足于此的历程,语气平和,仿佛在讲述一个属于别人的、遥远的故事。但他刻意略去了具体的阴谋与个人的恩怨,只强调了支撑他们走过来的核心——对技术的信仰、对规则的敬畏,以及“技术向善”的不变初心。
“过去的故事,属于我们几个老船员。”王哲话锋一转,目光扫过全场,“而从今天起,‘哲牛’的故事,将由我们所有人共同书写。我们搭建了这艘船的龙骨,设定了航向,但让它驶向星辰大海的动力,是你们每一个人的智慧、热情与创造力。”
接着,李壮、张涛、苏小蕊也分别起身,用他们各自的方式,阐述了公司对技术极致追求、对理论基础探索、对商业伦理与社会责任并重的核心理念。李壮的赤诚、张涛的深邃、苏小蕊的缜密,给新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乎所有人意料。王哲示意工作人员熄灭了会议室的主要灯光,只留下几盏柔和的壁灯。巨大的交互屏亮起,呈现出的并非商业计划或组织架构图,而是一幅动态的、浩瀚的宇宙星图,星辰闪烁,星云流转。
“这是我们‘方舟计划’的终极导航图。”王哲的声音在微暗的空间里回荡,带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我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抵达地图上标注的任何一个具体坐标。我们的事业,注定是漫长而孤独的航程。可能会遭遇知识的风暴,可能会迷航于理论的迷雾,可能会被现实的引力所束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