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的风暴如同失控的绞盘,将“哲牛”紧紧缠绕,那精心剪辑的“内部录音”像一根淬毒的绞索,勒得他们几乎窒息。信任的基石在公众领域龟裂出细密的纹路,即便技术研讨会的硬核内容和创始人圆桌的真诚分享,也如同投入咆哮大海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被污浊的浪头吞没。一种沉重的无力感,像潮湿的苔藓,开始在部分团队成员心头悄然滋生。
然而,在法律的战场上,第一道破晓的曙光,却以超出所有人预料的速度,刺穿了阴霾。
捷报来自大洋彼岸。位于硅谷的北加州联邦地区法院,在审阅了“哲牛”方面提交的紧急禁令动议和初步证据后,出人意料地迅速作出了裁决:批准对“迅科集团”旗下“灵光一闪”助手涉及侵权的“多模态深度联想”功能,发出临时禁制令!
这意味着,在案件实体审理出最终结果之前,“迅科”的这款产品,将立即在美国市场下架相关功能模块,并禁止一切形式的宣传、销售和更新!
消息传来时,正值北京的深夜。“哲牛”总部核心研发区内,却瞬间亮如白昼。
“赢了!我们赢了第一回合!”李壮几乎是撞开王哲办公室的门,挥舞着手中的电子阅读器,那张平日里写满暴躁或严肃的脸上,此刻绽放着孩童般纯粹而炽烈的狂喜,眼眶甚至有些湿润。他像一头终于撕开猎物防线的雄狮,压抑已久的憋屈和愤怒,在这一刻化作了震耳欲聋的咆哮,“法官的眼睛是雪亮的!那帮混蛋的鬼把戏,在法庭上吃不开!”
苏小蕊紧随其后,虽然依旧保持着惯有的冷静仪态,但微微急促的呼吸和眼中闪烁的、如释重负的璀璨光芒,泄露了她内心的波澜。她快速而清晰地向王哲汇报:“临时禁制令的获批,关键在于我们提交的专利文件链条完整,技术对比分析报告逻辑严密,尤其是关于‘非对称特征向量对齐技术’的独创性论证,得到了法庭指定技术专家的高度认可。相比之下,‘迅科’方面无法提供任何早于我们专利申请日的独立研发证据,其抗辩理由苍白无力。”
她顿了顿,语气中带着一丝冰冷的锐利:“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动议中,着重强调了对方行为对创新环境的破坏性,以及不及时制止将给‘哲牛’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法官采信了这一点。”
张涛抚掌轻叹,眼中满是欣慰,引用了《易经》中的句子:“‘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迅科’气焰嚣张,行事逾越规矩,终有悔恨之时。此役,正合‘履霜坚冰至’之理,见微而知着,于细微处见真章,于法律间定是非!” 他的欣慰,不仅在于胜利本身,更在于看到规则和道义,终究在特定的战场上彰显了力量。
办公区外,通过内部通讯频道得知消息的团队成员们,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热烈的欢呼声。连日来笼罩在头顶的阴郁和愤懑,被这来自司法体系的强心针一举驱散。那感觉,如同在缺氧的高原突然吸入了纯氧,每一个细胞都重新活跃起来,充满了力量。
王哲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听着李壮的狂喜,苏小蕊的冷静分析,张涛的引经据典,还有外面隐约传来的欢呼。他缓缓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胸腔中那块压抑了许久的巨石,似乎松动了一丝缝隙。没有人知道,在舆论最危机的时刻,他内心深处承受着怎样的重压——那不仅是对公司存亡的担忧,更是对团队信念可能崩塌的恐惧。
但他此刻睁开的眼睛里,已没有了之前的阴郁,只剩下如深潭般的沉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很好。”他只说了两个字,声音平稳,却带着千钧之力,“但这只是开始,是‘阻却’,而非‘胜利’。”
他站起身,走到激动得有些难以自抑的李壮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李壮,高兴一下,是应该的。但别忘了,临时禁制令只是暂停了他们的侵权行为,并没有最终判定他们输掉官司。更激烈的抗辩,一定在后面。”
他又看向苏小蕊:“立刻将法院的裁决书全文,以及我们的官方声明,通过所有渠道发布。声明要聚焦于‘保护创新’和‘尊重知识产权’本身,措辞严谨,不渲染情绪,不攻击对手。我们要将这次法律上的初步认可,转化为舆论上的可信度资产。”
“王哲说得对。”苏小蕊立刻领会,“这份裁决,本身就是对之前那些污蔑我们‘滥用专利’、‘阻碍创新’论调的最有力回击。我们可以借此,重新引导舆论焦点。”
果然,当“哲牛”科技官方账号,以不卑不亢的姿态,公布了美国法院的临时禁制令文件及相关声明后,原本一边倒的舆论风向,开始出现了微妙而坚实的松动。
一些之前保持沉默的行业观察家、资深媒体人开始发声,谨慎地表示“法律初步证明了‘哲牛’在专利上的扎实程度”,并呼吁“公众应等待更全面的司法程序结果,而非被情绪化言论左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