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呢?”李玄策的目光又投向坐在张维民旁边的一位短发干练的女性。她叫陈静,是李玄策另一名大学同学,现在是国内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财经媒体深度调查组的负责人。
陈静推了推面前的一摞打印稿,上面用荧光笔划满了重点:“配合得天衣无缝。我们监测了几个主要的财经论坛和新兴的社交媒体平台,发现有一股力量在持续地、有针对性地‘造神’。对那几个被‘绿色未来’重点扶持的所谓‘明星企业’,清一色的赞誉报道,技术突破、前景无限、创始人堪比乔布斯……稍有质疑的声音,很快就会被‘水军’淹没,扣上‘保守’、‘阻碍创新’、‘不爱国’的大帽子。同时,对真正在做扎实基础研究、但可能不符合他们‘风口’方向的本土机构和技术路线,则进行隐晦的贬低或选择性忽视。”她拿起最上面一张纸,念了个耸动的标题:“‘某某传统巨头恐被时代抛弃!绿色新势力崛起势不可挡!’这种论调,很有市场,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里,制造了一种‘不跟就落伍’的焦虑。”
会议室里一片沉寂,只有纸张翻动和键盘敲击的细微声响。窗外,雪似乎下得紧了些,风掠过老旧的窗框,发出呜呜的低鸣,仿佛在应和着室内凝重的气氛。无形的硝烟弥漫在数据和图表之间,战场在钱流里,在屏幕上,更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认知和选择里。
李玄策靠回椅背,闭上眼,用指关节重重地按了按眉心。片刻后,他睁开眼,那双深邃的眸子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疲惫之下,是磐石般的清醒和一种近乎冷酷的预见性。
“敌人换了打法。”他的声音低沉,却像投入静水的石子,清晰地荡开,“从硬碰硬的‘厌胜’诅咒,转向了更隐蔽、更‘现代’的战场。用‘未来’和‘希望’包装毒饵,用‘风口’和‘暴富’刺激贪婪,用信息洪流扭曲认知。他们要动摇的,是根基,是人心凝聚的堤坝。”他指了指白板上那代表“绿色未来基金”核心的刺眼红点,“这个‘牧人’,手里不仅有鞭子,还有精心调制的迷魂药。我们的‘锁阳关’挡住了地下的‘蛇’,现在,要警惕天上的‘秃鹫’和人群里的‘瘟疫’。”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沿,目光如炬:“应对策略,分三层。”
“第一层,金融盾。”他看向老郑和张维民,“老郑,联合人行、银保监的可靠力量,组建专项小组。目标不是粗暴拦截——那会引发恐慌,正中下怀。是‘排雷’和‘引流’。用最专业、最精准的技术手段,深度穿透那些复杂嵌套的资金网络,锁定真正高危的‘牧草’企业和它们背后最可能引爆的关联点。维民,你们银行体系内部,收紧对涉及这些‘风口’领域的异常信贷审批,尤其是关联交易复杂的。同时,”他加重了语气,“秘密梳理一份名单,列出那些真正有潜力、技术扎实但可能被资本冷落的本土清洁技术和新能源企业,研究如何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引导合规的民间资本,给予静默而有力的支持。我们要在‘牧场’之外,开辟真正健康的苗圃。”
“第二层,认知刃。”他转向陈静和小周,“陈静,利用你们媒体的资源和专业嗅觉,反向操作。不要直接对抗那些‘造神’噪音,那会陷入混战。组织精干、可靠的调查记者,沉下去,用无可辩驳的事实、扎实的数据、业内真正权威的访谈,去温和而坚定地揭示那些被热炒技术的真实瓶颈、成本陷阱和国际上的真实发展现状。重点突出那些默默耕耘、解决实际问题的‘笨功夫’企业和研究机构。把‘冷静’和‘务实’的声音,通过可信的渠道传播出去。小周,你们技术组全力配合,在信息海洋里精准捕捉、分析对方舆论操控的源头、模式和关键节点,提供靶向支持。记住,我们不是要捂住别人的嘴,是要让更多清醒的声音能被听见。”
“第三层,”李玄策的声音沉凝下来,目光投向窗外纷飞的雪,“灵与智的预警。念墨和她爷爷那边,正在尝试将那些古老的‘地脉’感应符文,与现代的量子传感、数据流分析做交叉印证。我们需要知道,这些金融的暗涌、舆论的漩涡,是否……真的仅仅是人间的手段?是否也缠绕着‘咒’的丝线,在利用人心的浮动作为滋养?念墨的感知,长庚院士的科技解析,是刺破这层迷雾的关键之刃。一有异常能量共振的线索,无论多微弱,立刻同步给所有层面!”
他环视全场,语气斩钉截铁:“这不是一场速决战。对手在暗处,手段更阴柔,影响更深远。我们要有‘钉钉子’的耐心,更要有‘抽丝剥茧’的细致。各小组任务明确,信息共享渠道24小时畅通。行动代号——”他略微停顿,目光落在白板上那象征资金洪流的复杂箭头网络,以及旁边一张打印出来的、由李念墨手绘的、带着奇异韵律波动的古老符文拓片复印件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