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朝羽甚至提议将他们的故事刊登报端,让全香江致以敬意。
这份荣誉令股东们羡慕不已。
林朝羽察觉他们的心思,直言道:“我所推崇的并非个人,而是他们身上的精神。
唯有精神才能历久弥新。
你们应当学习的,是这种品质!”
他强调,若误解这一点,可能误导众人以为贡献等同于尊敬。
实则,他看重的是精神与品格。
年终总结分为两部分:回顾今年成果与规划来年目标。
逐一汇报耗时费力,故需精简高效。
林朝羽取消了这一步骤,但要求股东将下一年的计划存档,作为后续考核依据。
若实际表现与计划相差过大,股东资格可能不保。
差距过小也不行,除非行业整体遭遇困境。
当前香江经济低迷,英国资本撤离导致大量失业,进而引发房地产暴跌,居民生活水平下滑。
年终会议结束后,林朝羽问众人:香江的经济困境各位都清楚,有什么解决方案?
王荣沉思片刻后谨慎回答:林董,这对我们影响有限。
我们的市场不止香江,还有东南亚。
英资撤离反而是机会,能低价收购他们的资产。
英国资本外逃在林朝羽的推波助澜下已波及全港经济,王荣心知肚明。
眼下重点应是收购英资民生类资产,掌控这些将增强话语权,甚至能反制英国政府。
但林朝羽认为长期低迷绝非好事。
英国罢工已过半年,经济持续萎靡可能引发新一轮动荡——工人积蓄见底后恐再生事端。
他斩钉截铁地说:英资撤离是长期过程,现在逃的多是低附加值工厂和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商。
半年间我们收购了大量土地和工厂,虽已复工但销量低迷,必须刺激消费!
香江市场虽非主业,但其地理优势和影响力辐射整个东南亚。
这事必须立即解决。
既然各位无方案,那就由我来提议。
林朝羽环顾众人,平静地说道:“元旦一过,便是新年。
家家户户都要置办年货,不如由我们发起一场全港范围的促销活动,参与商家提供折扣,大家觉得如何?”
“折扣恐怕……”罗向迪沉吟道,“凤凰牌手表一直有折扣,但效果不佳。
手表并非必需品,真正想买的人里,十人只有五六人会选凤凰牌,其中三四人是冲着折扣。
算下来,主动购买的概率仅千分之四。
单纯打折,很难刺激消费。”
林朝羽略感意外:“那依你之见?”
“有购买力的人,往往不缺资金。
打折或促销,差别不大。
要吸引消费者,得抓住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觉得占了商家的便宜。”
“我做过调查,原本不打算买手表的人,会在三种情况下消费:第一,周围人都有手表,他为了面子咬牙购买;第二,被人要求购买;第三……”罗向迪顿了顿,“他意外获得一张购物券,类似大陆的自行车票,限期使用,不用就作废。
这种情况下,人会为‘白捡的便宜’买原本不需要的东西。”
“前两种依赖特定条件,但第三种利用了占便宜心理。
林董,我们可以设计限时购物券,赋予其价值,激发消费欲望。”
这种方式与打折本质相同,但打折是直接降价,一旦恢复原价,销量必然下滑。
购物券则不同,它利用了人性——比如给你一张200港币的券,指定购买1000港币的商品,你会甘心浪费这200块吗?这一招,或许更有效。
林朝羽也有同样的考虑:“向全香港市民发放购物券,可以限定商品种类,也可以不限定。
但购物券不能全额抵扣商品价格,否则商家会亏损严重。
因此,我们不仅要在使用时间上设限,还要限制商品类别。
比如一台电视机目前售价一万八千港币,如果市民有两千港币的购物券,最多只能抵扣一千港币,剩余金额需购买其他商品。
”
香港当前的经济形势必须尽快提振。
否则受影响的不仅是普通市民,青山集团也将遭受损失。
因此,刺激消费至关重要!
一旦市民的消费意愿被激发,香港的工厂和经济状况便能逐步恢复。
所以这次“年货节”不仅要举办,还要办得声势浩大!
就在林朝羽准备敲定方案时,王荣提出:“林董,如果向全港市民发放购物券,可能无法有效刺激消费。
正如罗经理所说,消费者只有在觉得自己占了便宜时,才会有购买欲望。
需要制造一种心理落差,如果人手一张购物券,效果可能不理想。”
罗向迪补充道:“大规模发放购物券确实会影响成效。
我建议只向青山集团员工发放购物券。
他们收入稳定,即使自己不使用,也可以转赠他人。
这样对受赠者来说就像意外之财,更容易激发消费欲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