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卫庄自认剑术造诣极高,身为鬼谷子亲传 ** ,却在听闻九洲道场并目睹白己的实力后,眉头紧锁。
世上竟真有这般人物?
若非亲眼所见,他断然不会相信。
此刻的卫庄虽已得见所求,却仍未离去。
他想看看,剩下的人会如何应对白己。
原本他也跃跃欲试,但在白己出手的瞬间,便彻底打消了念头。
登台亦是徒劳。
自知绝非此人敌手!
习武之人,贵在认清彼此差距。
唯有如此,方为真强者。
他最后望了一眼高台上的盖聂。
此刻的盖聂,目光早已锁定白起。
除白起外,台上已立三人——
荆轲、项旌与滕宏伯!
三人登台后,向白起拱手致意。
“燕国荆轲,特来领教。”
“观阁下内力深厚,自知难敌。”
“故我等三人愿联手一战。”
“不知阁下可否应允?”
项旌抱拳道:“楚国项燕麾下,项旌!”
滕宏伯亦自报家门:“齐国滕宏伯!”
他并非受命于齐将,而是代丐帮出战。
只是此刻不便言明身份。
白起见三人坦荡,倒也爽快。
“秦国白己,愿领教三位高招!”
“如此甚好,省时省力!”
话音未落,他已再度提气运功。
三人早有默契——
皆已达天人境界!
最高者六重,最低亦有四重。
这般阵势,令嬴政抚掌赞叹:
“妙极!今日群雄齐聚!”
“倘若白己当真能击败他们三人!”
“寡人另有重赏!”
若今日白起真能做到,
便愈发印证江湖传闻的可信度!
此刻,天下武林的目光皆聚焦于秦国。
他们绝非仅为观战而来,
更是为探听虚实。
所幸,众人已得出自己的判断——
九洲道场!
荆轲紧握长剑的掌心渗出细密汗珠。
三人呈三角之势,将白起围困其中。
阵型既定,
滕宏伯再度抱拳道:
“若白己阁下胜过我三人,可愿结为友朋?”
白起朗声笑道:“天地辽阔,四海之内皆可为友。”
“诸位若不嫌弃,他日可来寻我。”
白起眼中骤然闪过精光。
他察觉了件趣事——
对面那位名为荆轲的对手,
虽表面是天人六重境界,
实则暗藏更深的实力!
对手愈强,白起愈觉振奋!
沙场磨砺的热血再度沸腾,
“久违了,这般战意!”
白起展露的森白齿列,
如凛冬坚冰般令人寒意陡生。
距擂台愈近者,
愈觉刺骨阴冷。
“可觉气温骤降?”
“外行人!此乃高手内力相激之象!”
擂台上,白起等人站立之处虽未坍塌,却也笼罩着令人窒息的威压。台下围观者早已退至远处,无人敢近前——那无形的气势犹如实质,稍有不慎便会将人掀翻在地。
白起察觉到四周已无闲杂人等,终于不再收敛气息。先前顾及场边平民而压抑的剑气,此刻尽数释放。就在他分神之际,荆轲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掌中长剑骤然绽放刺目银芒,剑身与天降金光连成一线,晃得人睁不开眼。
这反倒遂了白起心意。他本就不需目视,全凭心念感知战局。然而对手不止荆轲——项旌与滕宏伯皆是高手。见荆轲出手,项旌当即会意点头,足尖在地面勾出玄妙轨迹,手中长刀竟也映出璀璨金辉。
两道流光交错难辨,谁是谁已无从分辨!
滕宏伯紧随其后。
他掌中青锋化作万千剑影。
点点寒芒尽数被荆轲手中金辉映照。
瞬息间。
天地间骤然涌现铺天盖地的刀光剑影。
所有锋芒皆朝同一处袭去——
直指白起所在!
荆轲唇边掠过一丝冷笑。
纵是地鸣仙人,此番也难免挂彩!
除却燕国使命,他更欲印证一事。
这世间从无真正无敌之人!
任何秘术,任何武学,皆有 ** 之道。
只需洞悉其中关窍便足矣。
另两位高手亦同时出手!
但见白起头顶、周身各处。
皆有森冷剑芒破空而来!
转瞬之间,白起便将遭万剑穿身!
怕是连骨血都难留存!
此景令嬴政掌心沁出细汗。
往日只闻他人之强。
盖聂身手他亦亲见。
若此等杀局尚能脱身...
倒真不负盛名。
嬴政面若平湖。
然内心早已波澜暗涌。
何止是他。
纵是盖聂与卫庄二人。
此刻亦不禁屏息凝神。
未料三人配合竟如此天衣无缝。
若非早有筹谋。
断难有此等默契。
自然,这仅是嬴政心中揣测。
然众人配合愈是精妙。
若白起能破此杀阵,则愈显其惊世之才。
他低声自语。
“让本王看看,九洲道场的真正实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