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元和年间,淮安府山阳县有个书生姓蒋名瑜,表字子正。这蒋生虽出身书香门第,奈何父母早逝,家道中落,守着城外三间旧屋、半架残书度日。这日春雨初霁,蒋生推开柴扉,见院中桃花被夜雨打落大半,正自嗟叹,忽闻得邻家传来女子啼哭之声。
你道这邻家是谁?原是城中绸缎商冯德家的别院。冯家有个女儿名唤云珠,年方二八,许给了城中举人赵文华。谁知这赵举人春闱赴考途中坠马而亡,云珠未过门便守了望门寡。冯家老爷思想女儿年轻,欲另择佳婿,云珠却是个烈性的,定要为未婚夫守节三年。
蒋生平日与冯家只有一墙之隔,常闻云珠在院中吟诗作对,知是个才女。此刻听得哭声凄切,不免心生怜悯,踱至墙边细听。却听云珠哭道:“赵郎既去,妾当相随,奈何父母在堂,不能尽孝……”蒋生听得心惊,暗道这女子莫不是要寻短见?
正焦急间,忽见墙头石榴树上挂着一方素帕,随风飘落院中。蒋生拾起看时,见帕上绣着并蒂莲,角上题着两句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墨迹尚新,显是方才题就。蒋生知是云珠之物,欲待送还,又恐唐突,只得将帕子袖了,自回屋中读书。
却说云珠哭了半日,丫鬟春梅来劝:“小姐莫要伤心,老爷说了,过两日要带小姐去金山寺进香散心。”云珠拭泪道:“我这般模样,如何见得人?”春梅道:“小姐终日愁闷,倒不如做些针线。前日老爷得了一斛南海珍珠,小姐何不串件珍珠衫解闷?”云珠这才止了哭声,开箱取珍珠。
这一箱珍珠个个圆润饱满,足有百颗之多。云珠拈起银针,穿上金线,一颗颗仔细串起来。春梅在旁打扇,主仆二人直忙到月上柳梢。
再说蒋生这夜挑灯夜读,忽听得窗外窸窣有声。推窗看时,却见一只白狐蹲在院中,前爪捧着他日间拾得的素帕。蒋生惊道:“你这畜生,如何盗我东西?”那白狐竟开口人言:“书生莫怪,我乃南山狐仙,见冯小姐有难,特来相助。”蒋生大惊,忙整衣作揖。
白狐道:“明日午时三刻,冯家将有火灾。书生若能相救,自有善报。”说罢化作青烟而去。蒋生将信将疑,一夜未眠。
次日果然烈日当空,蒋生留心观察冯家动向。至午时,果见冯家厨房冒出浓烟,顿时哭喊连天。蒋生不及多想,翻墙而过,见云珠正在绣楼惊慌失措,火势已封住楼梯。蒋生急中生智,扯下院中晾晒的布匹浸入鱼缸,披在身上冲进火海。
云珠见有陌生男子闯入,惊得面无人色。蒋生顾不得解释,一把抱起云珠,从窗口跃下。二人刚落地,绣楼轰然倒塌。云珠惊魂未定,见救命恩人是个清秀书生,不由粉面飞红。
这时冯家老爷夫妇赶到,见女儿无恙,连连向蒋生道谢。忽有丫鬟惊呼:“小姐的珍珠衫还在楼上!”众人看时,那珍珠衫竟完好无损挂在院中梧桐树上,百颗珍珠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冯老爷啧啧称奇,连道:“天意,天意!”
自此蒋生与冯家往来渐密。冯老爷感他救命之恩,常邀他来家吃茶说话。云珠自那日被蒋生所救,心中暗生情愫,知他贫寒,常让丫鬟送些吃食笔墨。蒋生见云珠知书达理,容貌秀丽,也不免动心。
这日蒋生又来做客,冯老爷留他饮酒。酒过三巡,冯老爷叹道:“小女命苦,如今守孝将满,老夫欲为她另择佳婿,不知贤侄可认得什么才俊?”蒋生会意,起身长揖:“小生不才,愿娶小姐为妻。”冯老爷大喜,当即许婚。
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城中有个泼皮王三,平日专做偷鸡摸狗的勾当。那日冯家失火,他混在救火人群中,偷听了蒋生与云珠之事,又见那珍珠衫价值连城,便生出歹念。
这夜王三潜入冯家,盗走珍珠衫,连夜逃往扬州。到了扬州,找到当铺掌柜胡四海,谎称是家传之宝。那胡四海是个识货的,见珍珠衫珍贵,当即出价五百两。王三得了横财,终日花天酒地。
却说扬州知府杨文远这日巡视市井,路过胡四海当铺,恰见胡四海拿着珍珠衫把玩。杨知府早年曾在山阳县为官,认得这是冯家之物,心中生疑,回衙即派差役捉拿胡四海。
胡四海到大堂,连喊冤枉。杨知府问珍珠衫来历,胡四海供出王三。差役们按图索骥,在妓院中拿住王三。王三受不住刑,招出实情。杨知府大怒,将王三收监,珍珠衫暂存府库。
再说冯家发现珍珠衫失窃,阖府惊慌。这珍珠衫是冯家祖传之宝,更奇的是衫上暗藏玄机——珍珠排列暗合星象,其中一颗内藏藏宝图。冯老爷急火攻心,一病不起。
蒋生为宽慰未来岳父,决意赴扬州寻宝。云珠连夜绣了香囊相赠,内藏避邪朱砂。蒋生收拾行装,辞别冯家,乘舟南下。
这一日船到江心,忽遇狂风。艄公措手不及,船触暗礁沉没。蒋生抱着一块木板漂流至金山脚下,被一老渔夫所救。老渔夫姓徐,孤身一人,见蒋生文弱,留他在家将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