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仲文深知,在朱厚熜这样痴迷修仙的帝王心中,唯有不断展示 “超凡之力”,才能将这份信任牢牢攥在手中。他冷眼旁观过那些因法术 “失灵” 而被驱逐的方士,更明白自己必须拿出些能让帝王亲眼所见的 “奇迹”。于是,在一个薄雾笼罩的清晨,当朱厚熜又在为炼丹效果不佳而烦闷时,陶仲文适时上前,拂尘轻挥:“陛下,贫道近日悟得‘隔空疗疾’之术,凡有沉疴痼疾,只需贫道作法念咒,便能引仙气入体,驱散病邪。”
朱厚熜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彼时他正因长期服用丹药,时常感到心悸失眠,太医们开的方子总不见根治。“当真?” 他身子微微前倾,语气里满是期待。陶仲文颔首微笑:“贫道愿为陛下一试。” 当即让人在观星台设下法坛,坛中央摆上朱厚熜的生辰八字,四周点燃艾草,烟雾袅袅中,陶仲文手持桃木剑起舞,口中吟诵着晦涩难懂的咒语。约莫一个时辰后,他额上渗着汗珠,对朱厚熜说:“陛下,贫道已将仙气注入您的体内,今夜安睡,定能无梦到天明。”
说来也怪,那一夜朱厚熜竟真的睡得格外安稳。其实陶仲文早从太监口中得知皇帝失眠的症结 —— 丹药中含有的铅汞让他心神不宁,便在作法时悄悄让心腹在朱厚熜的安神汤里加了一味安神的草药。可在朱厚熜看来,这无疑是陶仲文 “仙法” 的铁证,次日一早便对他赞不绝口:“真人果然法力无边!”
很快,陶仲文能 “治病” 的消息传遍了西苑。有位得宠的嫔妃患了偏头痛,疼起来撕心裂肺,太医们用遍了针灸汤药都不见效。朱厚熜特意让陶仲文去诊治。陶仲文先是围着嫔妃的寝殿转了三圈,故作高深地说:“此乃邪祟侵体,需用符水驱之。” 随即取来黄纸,用朱砂画了道 “镇邪符”,烧成灰烬后混入温水,又在嫔妃的太阳穴上轻轻按揉片刻,嘴里念叨着:“邪祟去,病痛消。” 那嫔妃本就对陶仲文的 “仙名” 有所耳闻,加上他按揉的手法确实缓解了些许疼痛,喝下符水后便觉得头痛减轻了大半。她对着朱厚熜连连称奇,说自己仿佛感到一股暖流涌入头部,舒坦异常。
更令人咋舌的是为皇子治病的事。三皇子朱载垕幼时体弱,时常感冒发热。一次高烧不退,太医们束手无策,朱厚熜急得团团转,连忙召来陶仲文。陶仲文查看了皇子的舌苔,又摸了摸脉象,随即让人取来几片生姜和葱白,说是要 “借阳气驱寒”。他没有直接用药,而是将生姜葱白在火上烤热,裹在布里热敷皇子的额头和手心,同时在一旁作法。其实这不过是民间常用的退烧小偏方,可在焦急万分的朱厚熜看来,陶仲文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 “仙气”。两天后,皇子的烧退了,朱厚熜欣喜若狂,当即下旨赏赐陶仲文一座金殿,还特许他在西苑乘轿出入,待遇堪比亲王。
接二连三的 “成功”,让朱厚熜对陶仲文的崇拜达到了顶峰。他时常对身边的人说:“陶真人绝非凡尘之士,定是仙人下凡来助朕修仙的。” 而陶仲文也趁机趁热打铁,不断向朱厚熜灌输修仙的 “真谛”。他说:“陛下要想长生,需远离‘秽气’,不仅要少与朝臣接触,连后宫嫔妃也要少近。” 朱厚熜听后,竟真的开始疏远后宫,甚至连皇后都难得见上一面。
陶仲文又建议:“修仙需有‘灵根’相助,陛下应广采天下灵物,如千年灵芝、百年雪莲,供奉于三清殿,方能引来天地灵气。” 朱厚熜当即下旨,让各地官员寻访珍稀药材,不惜耗费重金。于是,从云南的深山到长白山的密林,无数差役被派去搜寻 “灵物”,百姓们被折腾得苦不堪言,而那些被寻来的药材,大多被陶仲文以 “净化仙气” 为名,悄悄纳入了自己的府中。
他还说:“陛下炼丹的火候尚缺‘正阳之气’,需选童男童女各百名,在丹房周围日夜诵经,方能补足。” 朱厚熜毫不犹豫地照办,从民间搜罗了百余名孩童送入西苑,让他们穿着道袍,每天在丹房外念诵经文。这些孩子远离父母,在西苑过着枯燥严苛的生活,稍有差错便会被责罚,而陶仲文则借着看管孩童的名义,又安插了不少自己的心腹。
每一次建议被采纳,陶仲文在朝中的影响力便更深一分。他的话如同圣旨,不仅朱厚熜言听计从,连严嵩都要敬他三分。而朱厚熜则在陶仲文编织的 “修仙幻梦” 里越陷越深,他坚信只要按照陶仲文说的做,终有一天能飞升成仙,对朝堂的混乱、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西苑的丹炉依旧日夜燃烧,可炼出的不是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是将大明王朝拖向深渊的毒药。
喜欢奇葩皇帝合集请大家收藏:(www.2yq.org)奇葩皇帝合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