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上最流行的一件事就是下海。全民皆商的浪潮在神州大地汹涌澎湃,建宁市也不了例外。市里连篇累牍地发文鼓励各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一切资源组织单位人员投身商海,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李华所在的单位也行动起来了,刘副局长带着一帮人远赴海南搞房地产;毕主任带着办公室的同事在局门口摆起了夜宵摊;连白芬也与人跑起了钢材购销。那段时间,同事们谈得最多的是今天又赚了多少、这单生意获利如何等等。
李华去年借助围棋玄力从三个女孩感情纠葛中脱身出来,精神上轻松多了,以为自己从此就会心无旁骛,按部就班地在局里做着团委书记和副主任的工作。但看着身边的同事一个个投身商海,特别是遵照毕主任指示张罗局里的夜宵摊和白芬一起跑了几趟钢材生意后,李华的心也开始蠢蠢欲动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年轻,有拼劲,在这个全民皆商的大环境下应该可以有所作为。
李华现在感情上自由了,贺莲只是偶尔打打电话问候一下,不再谈及任何感情上的事;小田恢复了以前的俏皮和可爱,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她真的认李华做哥了;刘芳也不再有什么亲昵的举动,只是每次碰到都会哀怨地看着他,好在也只有李华能领会这目光的含义,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按说,李华现在没有感情上羁绊,凭着年轻人的血气方刚,是很容易做出决定的。但真正要做出下海的决定,李华却犹豫了,下海意味着放弃稳定和熟悉的工作,放弃已得到的职务和光环,走向全新的行业,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
时间在李华犹犹豫豫中过去了几个月,终于,在初夏一个下着细雨的下午,李华做出了以后影响他一生的重大决定。
那是江南梅雨季节的一个下午,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柔和的轻风带着泥土的腥味飘进办公室,李华接到通知,刘副局长要找他谈话。
刘副局长办公室。
刘副局长正在看文件,见李华来了,忙招呼他坐下,说:“小李子,先坐,等几分钟,我看完报表就征求你的意见。”
刘副局长从海南回来没几天,回来后在局里眉飞色舞地谈起海南遍地都是黄金,着实激动人心。他应该还没有发现李华和他宝贝女儿的爱情搁浅了,也难怪他,天天处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海南房地产的激动中,忽略这些也是情理之中。
约摸过了5分钟,刘副局长合上文件夹,取下眼镜,笑眯眯地看着李华说:“小李子,前天局里开了党组会,决定组建几个三产业公司,分别对应局里的主要业务工作。”
李华知道,整个城建局主要管理的业务工作是公用事业、市政基础、园林绿化三大块,刘副局长是分管园林绿化工作,上次燃放烟花的公园就是他分管的二级单位。于是李华试着说:“那您这块就是组建一个园林绿化公司喽。”
“是的,成立一个园林绿化工程公司,是局第三产业公司,集体性质,归属城建局所有,业务定位是全市园林绿化新建、维护业务的承接施工,除政府的公家项目,要大力争取社会上的相关业务。”
“哦,那就是说,通过这个公司,就可以将这些业务大部分回流到局里来做喽。”李华想当然地说。
刘副局长大笑:“你小子,想的美,局里是不能指定业务的,业务还得自己去争取,招标、监管、验收都要按程序来。”
李华心里说,当我是弱智呀,局里就是管这个的,公司也是局里的,运动员、裁判员都是你,业务还要去争取?
“不过,你小子还是看出来了,也差不多吧,”他点了点头继续说:“公司人员都从局里和系统里调,调动人员的工作关系、干部身份都不动,工资待遇由公司发,就有点像现在流行的停薪留职。”
难道局里要我下到公司去,李华心里暗自想。
果不其然,刘副局长接下来的话就与李华息息相关了。
“局里党组的意思要你下去做园林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公司的支部书记,保留你现有的行政职务,到公司搞三年,三年后回局里,解决正科级,留局里当科长或是到下面单位当一把手。”
刘副局长停了下,端起水杯喝了口水,又说:“邢局长的意思是要你直接做总经理,是我考虑你参加工作才两年,还是过渡一下,先学习下,让市政科的胡庆兼着管年吧时间,他只是大事管管,公司日常工作都得你挑起来。”
李华认真地听着,在心里仔细地衡量刘副局长说的每一句话,觉得党组让他下海办公司的条件比那些自己停薪留职或辞职的人有保障的多,原来的担心是多余的。最重要的是自己再也不要按部就班地做办公室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的事,李华年轻的心在这时候甚至有些期待这个即将开始的富有挑战性工作了,干了。
于是,他迎向刘副局长的目光,郑重地说:“我接受挑战。”
刘副局长显然没有想到李华这么快就表态了,迟疑地说:“小李子,不再想想?你自己可要想好哟!”
李华怎么也没有想到,三年后,国家政策的调整,园林公司差点办不下去,他调回局里的事变得扑朔迷离,这是后话。
喜欢你不要这么烦我请大家收藏:(www.2yq.org)你不要这么烦我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