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办公室里,秦冷月亲再次自给陆云泡了一杯龙井。
这一次,她的动作自然了许多,没有了初次送茶时的那份拘谨和试探。
氤氲的茶香中,两人相对而坐,享受着暴风雨后的宁静。
“谢谢你。”秦冷月率先打破了沉默。
“谢我什么?守住我们自己的东西,不是应该的吗?”陆云端起茶杯,轻啜一口,反问道。
“你知道我说的不是这个。”秦冷月看着他,眼神很认真,“谢谢你选择留下。”
她很清楚,钱卫东开出的条件,对任何一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来说,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但陆云,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陆云放下茶杯,笑了笑:“京城虽好,但没有这里的红烧肉好吃。”
一句玩笑话,让办公室里有些严肃的气氛瞬间轻松下来。
秦冷月被他逗得一愣,随即那张总是清冷的脸上,也忍不住漾起了一抹极淡的笑意,
如冰雪初融,霎那芳华。
“说正事吧。”陆云收起笑容,神情变得专注,
“‘曙光一号’解决了工具问题,接下来,就该轮到我们的正餐了——63式坦克的变速箱。
五百台的军令状,可还等着我们。”
提到工作,秦冷月也立刻进入了状态。
“你有什么计划?”
“我需要对三车间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造。”
陆云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叠画得满满当当的图纸,在秦冷月的办公桌上铺开。
那不是产品设计图,而是一整套全新的车间布局和生产流程图。
“我们现在的生产模式太落后了,是典型的前苏联粗放式管理。”
陆云指着图纸,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物料搬运路线混乱,工序衔接不畅,导致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等待和运输上。
我要把它改成流水线模式,以变速箱总装线为核心,
所有的零件加工区、热处理区、质检区都围绕它来布局,实现单向流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工时。”
秦冷月和闻讯赶来的方振国,看着图纸上那些闻所未闻的“U型生产线”、“看板管理”、“零库存”等概念,听得目瞪口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了,这简直是一场生产管理的革命!
“就这么干!”方振国激动得满脸通红,当场拍板。
然而,革命,总是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
计划推行的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
负责仓库管理的刘主任,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好人,也是厂里有名的“老古板”。
他为人不坏,就是做什么事都死抱着规章制度不放,一丝一毫都不肯变通。
当孙建拿着陆云和方振国联合签批的领料单,要去仓库领取改造生产线所需的大量钢材和设备时,被刘主任直接拦了下来。
“不行,这不合规矩。”刘主任扶了扶老花镜,指着领料单,
“这么大批量的物资调动,按照规定,
必须要有生产计划科、财务科、还有厂党委的三方会签文件。
你们这个单子,只有一个技术部门的章,我不能批。”
“刘叔,这是陆顾问和秦厂长的意思,是紧急任务!”孙建急得满头大汗。
“秦厂长?秦厂长也不能不按规矩办事啊!”
刘主任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制度就是制度,今天给你破了例,明天大家都来找我,我这仓库还管不管了?”
孙建磨破了嘴皮子,刘主任就是油盐不进。
消息传回指挥部,方振国气得直跳脚,却也拿这个按“规矩”办事的滚刀肉没办法。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秦冷月和陆云到了。
秦冷月看了一眼被拦在仓库门口的卡车和焦急的工人,
又看了看一脸“秉公办事”的刘主任,她一句话都没说,径直走进了仓库办公室。
她拿起桌上的一份空白出库单,用钢笔“刷刷”写下几行字,然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最后,从口袋里摸出那枚她从上任第一天起就很少动用的、象征着最高权力的“红星军工厂厂长”印章,
蘸足了印泥,重重地盖了下去。
“刘主任,”她将那份盖着鲜红大印的单子拍在桌上,声音冰冷,
“现在,规矩够了吗?这是军工生产的特别指令,一切流程从简。
今天之内,如果生产线需要的材料没有送到三车间,耽误了军区下达的生产任务,责任,我一个人承担。
但你,明天也不用再来上班了。”
刘主任看着那枚鲜红刺眼的印章,额头上瞬间冒出了冷汗。
他这才意识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厂长,不是在跟他商量,而是在下达命令。
“……够了,够了!我马上安排人装车!”
刘主任再也不敢多说半个字,拿起单子,连滚带爬地跑了出去。
一场不大不小的阻碍,被秦冷月用最雷厉风行的方式,瞬间荡平。
站在她身后的陆云,看着她那并不高大、却异常坚定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