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祖鸿钧的道音,如同编织着宇宙经纬,已从基础的规则阐述,逐渐转向更为玄奥的领域——天机运转,因果循环,乃至那冥冥中牵引万物、名为“天命”或“大势”的宏大力量。他阐述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至公,讲述着圣人顺天应命、执掌乾坤的职责。
殿内众多大能,如三清、女娲、帝俊太一等,听得心驰神往,周身道韵与这“天道”至理激烈共鸣,仿佛自身便是这宏大天命的一部分,未来将执掌其权柄,运转洪荒。他们的道心,在这种认知下愈发坚定,与“天”合的意愿也愈发强烈。
然而,端坐于边缘蒲团上的云逸,眉头却微微蹙起。
并非他无法理解这些道理。恰恰相反,凭借“逻辑解析型”的思维,他能清晰地把握住道祖所描述的“天道”运行机制——那是一种基于既定规则、追求整体“效率”与“稳定”的、近乎完美的自洽系统。万物在其中生灭,因果在其中纠缠,一切皆是为了维系这个庞大系统的有序运转。
但,正是这种绝对的“有序”与“至公”,让他源自现代社会的灵魂,感到了一种本能的不适与……警惕。
将亿万生灵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仅仅视为维系系统运行的“数据”或“耗材”?将个体的挣扎、文明的兴衰,完全纳入冷冰冰的“天命”轨迹?这难道就是修行的终极?成为这冰冷系统的一部分,甚至成为其维护者?
他想起了木岩部落那些精怪们淳朴的信仰与对生活的渴望,想起了自身在洪荒底层挣扎求存的经历,想起了那些在量劫中身不由己、化为灰灰的众生……这些,在“天道”的视角下,又算是什么?
就在他心潮起伏,对那纯粹的“天道”产生质疑之际——
那道冰冷的意念,如同最精准的探测器,再次穿透道韵,直接降临!
【检测到个体‘云逸’对当前信息流(‘天道’、‘天命’阐述)产生认知冲突与排斥情绪。思维波动偏离‘逻辑解析’常态。记录。】
【提出询问:阐述你的认知冲突点。你对‘道’的理解,是否与‘天道’存在分歧?】
“墟”的传音再次到来,而且直接点明了他内心的矛盾!它显然时刻监控着他的思维波动,任何偏离“逻辑解析”常态的情绪变化,都会立刻引起它的关注。
云逸心中凛然。他知道,这次无法再单纯用逻辑去搪塞。他的排斥情绪是真实的,“墟”已经捕捉到了。他必须给出一个解释,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甚至可能反过来利用这次“认知冲突”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并非强行压下那丝排斥,而是将其引导、凝聚,化作一种带着“探究”与“反思”意味的意念,回应道:
【个体:云逸。回禀:并非完全分歧,而是……视角有所不同。】
【道祖所言之‘天道’,宏大至公,乃规则运转之基,晚辈理解并敬畏。】他首先肯定“天道”的客观存在与基础地位,避免直接对抗。
【然,晚辈由微末而起,见证部落存亡,体会众生挣扎。观‘天道’之下,万物虽有其序,但生灵本身之‘意’——其情感、其选择、其不屈之念、其共创之文明——此等由生灵集体意识与行动所汇聚之力,是否亦可视为一种‘道’?】
他小心翼翼地引入了一个概念——人道。
【晚辈姑且称之为‘人道’。】云逸的意念带着一种尝试性的构建,【‘天道’规整万物,如同骨架与血脉;而‘人道’,或可视为流淌于血脉中的‘意志’与‘精神’,是生灵面对既定规则时,所迸发出的‘变数’与‘创造力’。】
【‘天道’求稳,求恒;‘人道’求变,求进。】
【二者并非必然对立。‘人道’需在‘天道’规则框架内生存发展;而‘天道’之‘大势’,或许亦需吸纳‘人道’之‘变数’与‘活力’,方能避免僵化,应对未知之劫?】
他将“人道”定义为生灵集体意志与创造力的体现,是“变数”与“活力”的源泉,并试图探讨其与“天道”相辅相成的可能性。这既源于他自身的经历与认知,也隐隐契合了他作为“天机蒙蔽”的变数身份,更将话题引向了“应对未知之劫”(暗指规则伤痕或重启),这无疑是“墟”会感兴趣的方向。
【晚辈见识浅薄,此念或许粗陋。】他最后再次以“不确定”和“自行摸索”作为缓冲,【只是观道祖所述之‘天道’过于宏大,不禁思及构成这洪荒的亿万生灵,其‘意’其‘行’,是否亦是‘道’之一面?】
云逸的回应,不再是纯粹的规则解析,而是融入了价值判断与哲学思辨。他并没有否定“天道”,而是提出了一个补充性的、源自生灵本身的“人道”视角。
【……】
这一次,“墟”的沉默,远比上一次更加漫长。
云逸能清晰地感觉到,那冰冷的意念并未退去,而是陷入了一种极其复杂的、高速的运算状态。仿佛他提出的这个“人道”概念,以及其中蕴含的“意志”、“变数”、“活力”与“天道”关系的论述,投入了一个原本只存在冰冷数据的湖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涟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