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峰叠翠的山林间,云雾缭绕,青石板路蜿蜒曲折,顺着山势向上延伸,隐没在葱郁的林木深处。夏山、郑山、南阳三人沿着山路前行,脚下的石阶沾着晨露,湿滑难行,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与山石的冷意——这里是沙县十二部落的“灵秀之地”,不仅孕育了七仙洞的喀斯特奇观,更滋养着无数制作小吃的食材,此刻却成了追查神秘人的关键之地。
“这七峰叠翠连绵百里,山路错综复杂,想要找到一个刻意隐藏的人,堪比在鸭汤里寻一根细骨。”夏山抬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手中的烤鸭油脂早已凝固,他望着前方岔路口的三条小径,眉头紧锁,“我夏茂做烤鸭,讲究‘精准把控’,果木的选择、火候的大小、刷油的时机,差一分都不行。追查此人,也需找准方向,不能盲目乱找。”
郑山握着腰间的辣椒串,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串绳,目光扫过路边的草丛:“方才在山脚下,我发现了几处新鲜的脚印,脚印边缘沾着郑湖的红泥,与磨坊布片上的红泥一模一样。而且脚印的方向,是朝着七峰深处的‘叠翠亭’去的。”他说着,指向左侧一条布满落叶的小径,“你看,那片落叶上还沾着一点红泥,定是他路过时留下的。”
南阳蹲下身,仔细查看了脚印的深浅,又摸了摸路边的草木,语气沉稳:“脚印深浅均匀,步幅平稳,说明此人行走从容,不像是仓皇逃窜;草木上的露水未干,脚印边缘的红泥还未结块,说明他离开这里还不到一个时辰。我南阳做乌饭,讲究‘观色辨时’,乌米浸泡的时长、蒸煮的火候,都能从颜色上看出端倪,此人的行踪,也能从这些细节中寻到踪迹。”
三人不再犹豫,沿着左侧小径前行。越往山林深处走,草木越为茂密,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洒下,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行至半途,前方突然出现一片开阔的平地,平地中央立着一座石亭,正是郑山所说的“叠翠亭”。石亭由七峰青石搭建而成,亭柱上刻着“食通天地,味贯山河”八个大字,正是沙县十二部落历代相传的食道箴言。
“亭子里有人!”郑山突然压低声音,手指向石亭内的身影。只见一个穿着七峰粗麻布的人正背对着他们,坐在石亭的石凳上,手中拿着一块未完成的米糕,正低头细细揉捏着,空气中飘来淡淡的米香与桂花的清甜。
夏山示意两人放缓脚步,缓缓靠近石亭,手中的烤鸭油光锃亮,眼神锐利如鹰:“阁下既然敢在沙县地界兴风作浪,破坏我们十二部落的小吃根基,为何不敢转过身来,让我们看看你的真面目?”
那人闻言,缓缓转过身,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容——竟是富口部落负责采摘桂花的长老,富伯!他手中的米糕掉落在石桌上,脸上露出几分慌乱,随即又恢复了平静,苦笑道:“没想到,还是被你们发现了。”
“富伯?怎么会是你!”郑山满脸震惊,手中的辣椒串险些掉落在地,“你是富口部落的老人,世代以制作桂花糕为生,为何要破坏凤岗的精米和俞邦村的磨盘?你可知这会毁了沙县小吃的根基!”
富伯垂着头,看着石桌上的米糕碎屑,声音带着几分沙哑:“我……我也是为了沙县小吃啊!”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这些年,十二部落为了‘沙县第一味’争得头破血流,凤岗的扁肉、虬江的鸭汤粉干、夏茂的烤鸭……人人都想着争高低,却忘了沙县小吃的初心是什么!我想着,若是破坏了精米和磨盘,让大家做不成各自的招牌小吃,或许就能静下心来,好好想想沙县小吃真正的精髓是什么!”
南阳皱起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解:“富伯,你若是有这样的想法,大可与我们商议,为何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我南阳做乌饭,讲究‘慢工细作’,想要改变人心,也需慢慢引导,而非用破坏的方式啊!”
“商议?”富伯冷笑一声,声音中带着几分悲凉,“这些年,我劝过凤舞首领,让她别执着于扁肉的‘第一鲜’;劝过虬浪首领,让他别纠结于汤粉的‘烟火气’;劝过夏山首领,让他别沉迷于烤鸭的‘焦香’……可谁听我的?大家眼里只有‘第一’,只有争斗,早已忘了沙县小吃‘融合同心’的初心!”
他指着石亭柱上的箴言,激动地说道:“‘食通天地,味贯山河’,这句话说的不是谁的小吃最厉害,而是要让沙县的味道传遍天下!可现在呢?十二部落各自为战,互相猜忌,这样下去,沙县小吃迟早会毁在我们自己手里!我破坏精米和磨盘,就是想让大家明白,没有了共同的根基,再厉害的手艺也没用!没有了同心协力,再美味的小吃也传不出去!”
夏山看着富伯激动的神情,心中百感交集。他放下手中的烤鸭,走到富伯面前,语气诚恳:“富伯,你说的没错,这些年我们确实太过执着于‘第一’,忽略了融合与同心。我夏茂做烤鸭,讲究‘匠心独运’,可这匠心,不仅是对食材的敬畏,更是对部落联盟的责任。你想要唤醒大家的初心,出发点是好的,但用错了方式。破坏根基,只会加剧矛盾,让大家更加猜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