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林静那次超出常规时长、信息密度更高的交流,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余波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扩散开来。
首先发生变化的是医疗套件本身。第二天清晨,当傅斯砚和苏晚醒来时,发现房间内多了一台新的设备——一个体积不大、造型简洁的交互式全息工作台。它静静地立在角落,表面没有任何按钮,只有一圈待机状态的柔和白光。
几乎是同时,房间内的通讯器自动激活,AI那毫无感情的声音响起:“傅先生,苏小姐。基于你们近期提供的信息价值及配合度评估,理事会已临时授予你们L2+级数据查询权限。你们可以通过新增的工作台,访问研究会非核心数据库中的部分公开研究资料、历史档案(脱敏后)、以及针对当前‘播种者’事件的阶段性分析报告。权限有效期为七十二小时,请合理利用。”
L2+权限!临时性的,但无疑是巨大的突破!研究会显然认为他们之前提供的关于“背景噪音”共鸣和意识碎片细节的信息具有相当价值,决定用更开放的数据访问作为激励,以期获取更多。
傅斯砚立刻走到工作台前。当他将手掌按在台面指定的感应区时,台面瞬间亮起,一道清晰的全息操作界面悬浮在空中。界面分类明确,包括“地外信号档案”、“异常现象记录”、“远古文明关联性研究”、“‘播种者’事件专区”等数个模块。
他没有急于点开最诱人的“播种者事件专区”,而是先进入了“地外信号档案”。里面按照时间顺序和信号特征分类,陈列着研究会数十年来捕获的各种疑似非地球起源的信号记录。他快速浏览,果然找到了关于“信标1-6号”的简要描述,其能量特征图谱与黑色芯片(信标-7)确实存在相似之处,但强度和复杂度远逊。这些档案印证了研究会并非虚张声势,他们确实有着长期的积累。
接着,他点开了“远古文明关联性研究”。这里面充满了各种假说和争议,有些将金字塔、纳斯卡线条等远古遗迹与特定的星图或能量节点联系起来,有些则试图从神话传说中剥离出关于“天外来客”的隐喻。资料庞杂,真伪难辨,但能看出研究会试图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寻找“播种者”可能留下的痕迹。
做完这些铺垫,他才深吸一口气,点开了那个最关键的——“‘播种者’事件专区”。
瞬间,海量的数据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入他的视野。全息屏幕上分屏显示出多个实时数据流:全球七艘星舟(Alpha-1 至 Alpha-7)的精确坐标、表面能量光路的亮度实时监测曲线、周围空间引力微扰数据、电磁频谱变化图谱……还有那些遍布全球的“异常能量波动”的分布热力图,它们如同蔓延的星火,闪烁不定,且数量似乎在缓慢增加。
更令人震惊的是,专区里竟然有研究会尝试与星舟进行接触的失败记录汇总!包括使用各种频率的电磁波、中微子束、甚至尝试投射简单的数学几何图形……所有的尝试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收到任何形式的回应。星舟的沉默,是如此的绝对和令人沮丧。
傅斯砚快速筛选着信息,目光最终锁定在关于海湾那艘 Alpha-1 星舟的一份深度分析报告上。报告指出,其能量衰减趋势与理论模型存在微小偏差,这种偏差无法用单纯的能源消耗来解释,更像是……某种内部进程正在占用计算资源。报告末尾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测:星舟可能并非完全静默,它可能在以其自身的方式,进行着某种形式的“扫描”或“评估”,其对象或许是整个地球生物圈,或许是……特定的个体。
特定的个体!傅斯砚的心脏猛地一跳。他想起了自己体内那微弱的“载体”烙印,以及苏晚那正在消散的“钥匙”残留。“晚晚,过来看这个。”他沉声道。
苏晚凑过来,看着全息屏幕上那复杂的数表和推测,脸色也变得凝重。“它们在……找东西?或者,在确认什么?”苏晚的声音带着不确定的恐惧。
“更像是……在‘审核’。”傅斯砚指着报告中关于能量消耗偏差的分析,“如果只是扫描,能量模式不该如此。这种偏差,更符合进行复杂逻辑判断和数据比对时的资源占用特征。”
这个推测让两人背后升起一股寒意。星舟在审核什么?审核这个星球是否达标?审核他们这些“印记”携带者是否合格?还是……在审核人类文明本身?
就在这时,工作台突然发出了一声轻微的提示音。界面自动跳转,弹出了一个新收到的、标记为“高优先级—参考分析”的文件,发送者权限显示为“智库核心”。
文件标题是:《基于“信标-7”意识碎片及“守护者”能量残留模式的“播种者”行为逻辑推演(初版)》。
研究会的高层,竟然直接给他们发送了分析报告!这显然是看到了他们访问“播种者专区”的记录后,进行的针对性反馈!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互动和试探!傅斯砚毫不犹豫地点开了文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