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言的车汇入早高峰的车流,缓慢而粘稠地移动着。车载屏幕上,那个代表苏晚的微弱光点正在城市东南区域的某个范围内不规则地移动,像一只受惊后盲目冲撞的飞蛾。他试图拨打她那个已被他远程植入追踪程序、现在应该已经变成碎片的黑手机,果然无法接通。他并不意外,甚至有些欣慰——她足够警惕。但这也意味着,他失去了直接联系她的最快途径。
十二小时。李理事给出的期限像枷锁一样套在脖子上。他需要在这庞杂的城市里,在“清道夫”若即若离的监视下,找到一个刻意隐藏自己的聪明人。他看了一眼副驾上的双肩包,里面的“筹码”沉重而烫手。他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必须预判她的行为模式。
苏晚现在最需要什么?她刚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逃亡和惊吓,体力接近透支。她需要休息,需要补充能量,需要一个相对安全、能让她短暂思考并尝试下一步行动的地方。她身上现金不多,不敢使用电子支付,高级酒店和需要身份登记的场所首先排除。她也不会再去类似网咖那样人员复杂的公开场所,刚才的惊险足以让她吸取教训。
那么,最可能的选择是那些管理松散、可以用现金支付、并且能提供短暂私密空间的廉价钟点房、小旅馆,或者……某些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场所如快餐店、书店的休息区,甚至是公园的长椅。但后者无法提供她急需的隐私和充电条件。顾言的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击,目光扫过屏幕上的城市地图,将搜索范围锁定在光点活动区域内的那些老旧居民区周边,那里充斥着满足上述条件的小旅馆。
他需要一个切入点,一个能让她在极度不信任的状态下,仍然可能愿意接触他的理由。他想起了苏晚那个加密通讯软件里的老友回复。“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流”……顾言的眼神微微一凝。这或许就是关键。他立刻连接了另一个加密通讯频道,这个频道直接联系着负责监护顾影的医疗小组中的一个被他暗中策反的成员。
“顾影最近一次的完整生理指标数据包,特别是神经电信号和基础代谢率的原始数据,加密发给我。立刻。”他简短地命令道。对方没有多问,只回了一个“明白”。顾言知道这很冒险,调动顾影的数据可能会触发李理事那边的警报,但他必须赌一把。如果那个动态密钥真的与生命体征,尤其是与顾影的生命体征相关联,那么这份实时数据,可能就是打开僵局的“锁芯”。
苏晚在一家通宵营业的廉价快餐店最角落的卡座里,像一尊凝固的雕像。面前放着一杯早已冷掉的咖啡和一份没动过的薯条。卫衣帽子依然拉得很低,遮住了她大半张脸。逃离网咖后的狂奔耗尽了她最后一点力气,此刻松懈下来,只觉得浑身骨头都在叫嚣着疼痛与疲惫。手指因为之前的紧张和用力,还在微微颤抖。
她将个人手机连接着充电宝,屏幕朝下扣在桌面上。她不敢多看,生怕看到什么不好的消息,或者暴露屏幕的光亮。脑海里反复回放着网咖里那惊险的一幕,以及老友发来的那句“生命体征监测数据流”。这个词组像魔咒一样盘旋不去。她再次拿出那个空硬盘,指尖摩挲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它真的只是一个信标,一个需要特定“生命体征”来激活最终密码的钥匙吗?这个“生命体征”属于谁?顾言?还是他那个需要依靠“普罗米修斯”维持生命的妹妹?
她想起之前在医院,偶尔听到的关于顾言妹妹顾影的零星传闻。据说她患有某种极其罕见的基因疾病,常年卧病在床,依靠顶尖的医疗技术维持生命。顾言所有的研究,似乎都隐隐围绕着相关领域展开。如果……如果“普罗米修斯”计划的核心技术与顾影的疾病治疗深度捆绑,那么用她的生命体征作为最终密钥,似乎是一种极其残忍却又符合逻辑的控制手段。顾言被绑在这辆战车上,是否也与此有关?
这个猜测让她感到一阵寒意。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顾言所处的境地,远比她想象的更绝望。他不仅仅是在进行危险的研究,他妹妹的生命也成了人质。那他给自己这个“钥匙”,是希望她揭开真相,还是希望她……能找到打破这个死局的方法?她感到一阵混乱,信任与怀疑像两条毒蛇纠缠撕咬。
她需要信息,需要确认。她尝试着再次登录那个加密通讯软件,使用了更复杂的代理链,并且只在瞬间登录查看。没有新的消息。老友那边似乎也陷入了沉寂,可能是在规避风险。她退出,清除痕迹。然后,她鬼使神差地,在浏览器的匿名模式下,输入了“顾影”、“基因疾病”、“磐石基因罕见病项目”等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大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公开报道或者学术会议摘要,提及顾影时也只用“C女士”代称,信息被严格保护。
就在她准备关闭浏览器时,一条关联新闻的标题吸引了她的注意:“磐石基因旗下基金会宣布加大对‘曙光计划’投入,称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曙光计划?她隐约记得,在之前破解的数据碎片里,似乎看到过这个名称与一组复杂的基因序列标注相关联。她点开新闻,内容很官方,但配图是一张实验室的照片,背景里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模糊侧影,让她心头一跳——那似乎是顾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